第37章:万元户(2 / 2)

加入书签

“那,我明年争取争取吧。”

“这不就对了嘛,再说了,当了万元户,这名誉可是响当当的,你走在人前可比我这个副乡长风光多了。”

去县里开会那天,乡里来人接了李国强,还给他戴上了大红花。

村里不少人在大路旁边看热闹,看着李国强走过,不少人一齐喊起来,“万元户,万元户……”

李国强有点不好意思,也很不自在。

乡里干部便朝人群喊道:“你们想不想当万元户啊?”

“想!”几乎是异口同声。

是啊,这万元户不仅是一种荣誉,更是实实在在的致富了,口袋里有钱,谁不高兴啊?

“光想是不够的啊,得想办法去干啊!”乡里干部乘势鼓动大家。

是啊,得干。身边有个活例子,这李国强都干上几年了,怎么我们都无动于衷呢?

大家开始交头接耳的议论起来,之前大多是嘲笑李国强的失败,没想到人家跌倒了再爬起来接着干,越干越大,越做越强。

看来胆小成不了大事。乡里干部说得对,得想办法,得干。

县工人文化宫大礼堂,李国强很熟悉,上次致富能手表彰大会也在这里。

台上讲话的还是胡书记,他手里还拿着一张报纸。

“同志们,改革的春风已经吹了好几年,但是我们山阳县好像没有什么大动静啊。”

“按理说,我们是个平原地区,鱼米之乡,发展和致富的机会多多。”

“现在来看,县城好点,在好政策的指引下,不少人走上街头,摆摊设点,做起各种生意,经济逐渐搞活了。这一点相信大家都有体会,每当我们走到体育场那条路的时候,可以看到,明显是人头攒动啊,这是什么?这就是活力,这就是经济发展。”

“再来看看下边二十几个乡镇,也有点发展,但算不上有起色,更谈不上大踏步。”

“和县城相比,这就是不平衡。什么不平衡?归根结底是思想进步不平衡,是我们的乡镇干部思想保守,怕这怕那,不敢发动,不想发动。”

“为什么要改革开放搞活经济?就是为了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当初想干不能干的时候,很多人有思想情绪。现在放手让大家干,鼓励支持大家干,那些人又开始畏首畏尾了。”

“这样子怎么行?”

胡书记挥了挥手里的报纸,“我手里是七九年二月份的《人民日报》,上面有一篇报道,叫《靠辛勤劳动过上富裕生活》,报道了第一个万元户的事迹,小榄公社埒西二大队第二生产队社员黄新文,1978年靠参加生产队集体劳动所得和发展以养猪为主的家庭副业,全年总收入达1.07万元,扣除家庭副业的成本,纯收入为5900多元。这是新中国出现的第一个农民‘万元户’。”

“同志们啦,那可是1978年啊,现在是什么时候了?1985年了。”胡书记用手重重地敲了敲桌子。

“是不是政策没有落实到我们山阳县啊?”

停顿了几十秒,扫视了全场,“在这儿我们召开过全县致富能手大会,本想掀起一个致富创业热潮,可是到今天来看啊,效果呢?效果在哪里?”

“今天我们在这儿再一次召开全县万元户表彰大会,希望我们各级干部明确目标,凝心聚力,以当地万元户为典型,做示范,切切实实掀起一股发展热潮。”

“有人说了,我们那儿没有条件。什么叫条件?条件不是人家塞到你手里的,是自己创造出来的。青莲乡是一个边远乡镇,也没有什么优势,可是人家李国强敢叫日月换新天,硬生生的把几十亩寸草不生的盐碱地改造成了良田,西洼花海那就是一个奇迹。我听说,后来他还办起了粮食加工厂,现在又搞起了养鸡场,这就是典型,这就是示范嘛!”

李国强惊奇的发现,县委胡书记还清清楚楚的记得他。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