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5回 登州雄师复太原,刘唐乐和抵潼关(2 / 2)

加入书签

却说金兵南下,西军被多次击败击溃,连西北门户潼关都丢了。金军西路军分出一部,约二万人,由完颜希尹带领,驻守潼关。掩护主力去汴京劫掠。登州军打破金军后,完颜希尹知道留守潼关毫无意义且是等死,就全军撤往太原。

金军走后,被金军打怕了的西军,小心翼翼观察了二天,哆哆嗦嗦进了潼关主城和十二禁沟,这才确认金军已走。一面派人向西军大本营延安府报信,一面继续东进。

待西军到得金陡关前,发现关门紧闭,关上登州节度使府的大旗迎风飘扬。军兵急忙回报。

西军是北宋战斗力最强的一支军队,驻扎民风彪悍之西北(陕西),长期对夏战争,因而长期保持强悍战斗力。西军主力多以以家族为纽带,比如府州折家军,麟州杨家将,青涧城种家军等。最多时,西军规模达二十万上下。最近数年,北宋朝廷不断抽取西军主力,剿梁山,剿方腊,一征辽,二征辽,一抗金,二抗金,西军损失惨重,主力几被耗尽。如今西军虽勉力征兵补充,战斗力已经和鼎盛期无法相比了,军兵总数也就十来万,还含了不少新兵。就连安分了几年的西夏,见北宋被金国打成这样,也开始试探性挑衅了。

靖康之变,小种经略相公(种师中)战死,老种经略相公(种师道)病死,西军群龙无首,管理混乱,被金军完颜希尹夺了潼关后,西军无力也无心夺回潼关,救援汴京。便留刘光世领了三万人马在潼关以西立下五十里营盘,说是要伺机反夺潼关,实际是怕金军西进。

历史上刘光世虽然名列南宋中兴四将之一,却有个外号叫长腿将军,意思是能跑,见金军就跑。他的前军已经占好了潼关主城,又前突去金陡关了,他还在后面大营里揣揣不安地等消息,直等到军兵来报,说金陡关被登州军占了。

刘光世听到登州军,立马想起梁山军,想起了自己曾被梁山军俘虏,顿时一阵心慌。他定了定神问道:“查清里面有多少人了吗?是登州军哪个将领?还有金军是真撤走了吗?”

探报回禀:“金军确实全军撤走了。不知金陡关里有多少人,也不见将旗,不知是谁领军。”

刘光世怒喝:“什么都不知道要尔何用?速去再探再报!”

刘光世磨磨唧唧用了六七日,才堪堪进了潼关主城,其实他早就探得金陡关内登州军人马不多,却又墨迹了几日,直到种洌从延安府传令,要他夺下金陡关,并说种洌自领军三万来潼关。此时登州军击败金军的消息已经四传,种洌要带领西军东进,看看有什么果果可抢。

那占据金陡关的,乃是赤发鬼刘唐和铁叫子乐和率领的四百余特战旅军兵。他们和浪里白条张顺,在水口庄杀了郭京之后,张顺运送缴获从水路走,刘唐和乐进则受令向西,去潼关监视那两万金军。

登州军汴京大捷,潼关金军撤走,刘唐与乐和便领人进了金陡关。刘唐还想去占潼关主城,却被乐和劝住。对面是数万敌我不明的西军,你这四百余人,还要分兵占两城,太那啥了,还是赶紧报告林冲和韩世忠吧。

乐和便叫军兵收拢了金军遗下的旗帜什么的,去潼关主城城墙上,还有禁沟里那十二连城上,插了个遍。反正不费太大力气,能多拖西军一个时辰也是好的,实际上这个安排也确实给了刘光世拖拉的理由。

且说刘光世收到种洌指令,便率军到得金陡关西门外,派一军士去关上,要登州军让出金陡关,以便西军去汴京勤王。

乐和便叫军士回道说要禀报林冲方可让路;刘光世再派人道若不让路就要攻关;乐和说再给二天必有回复。

两边正扯着蛋呢,种洌领军到了。这种洌是种师道的侄子,二位种经略相公死后,西军里的钟家军,种洌继承了大部,他虽不及两位叔父的威望高,但自己本领不差,又有两位叔父的余荫,在西军可算实际上的头号首领了。

种洌一到,立马叫停了刘光世和对面登州军的扯淡,开始攻关。

欲知种洌是否攻下金陡关,且听下回分解。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