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回 徽宗关注高衙内,郓王请助高太尉(2 / 2)

加入书签

宋徽宗刚在御书房坐了一会儿,便有太监来报,说是宋徽宗的三子,郓王赵楷来了。

宋徽宗生育能力超强,此时已有儿子和女儿各三十来人,历史上后来(1127靖康二年)他被金兵掠去北国后,还生了好几个儿女,一生共有八十来个儿女。

宋徽宗的长子赵恒,早就被立为太子;但宋徽宗最宠爱的,却是三子赵楷。赵楷与父亲宋徽宗一样是个琴棋书画皆有所成的人,自小聪明伶俐,尤其喜欢绘画,深得徽宗宠爱。封魏国公,晋高密郡王、嘉王,成年后又破例授予太傅的尊号;重和元年(1118),赵楷被封郓王,官拜提举皇城司(似明代之锦衣卫),可以出入禁省。

赵楷最牛叉的事情是,他偷偷地参加了重和元年(1118)的科举,由于他文采的确非凡,竟一路披靡,进入了殿试。在殿试中发挥更是出色,夺得了头名状元。发榜后,赵楷将实情告诉了徽宗。徽宗高兴之余,怕天下士子说闲话,就把当年的第二名(榜眼)王昂提为状元,把赵楷降为榜眼。所以赵楷实际上可算做中国历史上身份最高的状元。

仗着徽宗宠爱,赵楷对皇位是很有想法的。

赵楷进了书房参拜后,宋徽宗便问:“高衙内那事查得如何?”

赵楷回道:“禀父皇,高衙内确实在酒宴上说过那些不敬言语,而且不止一次,多人听到过。”

宋徽宗“哼!”了一声。

赵楷又道:“将林冲逼上梁山,也是高衙内和高太尉的手笔。高衙内看上了林冲妻子,相思成病。高太尉宠爱与他,便设计白虎堂害了林冲。”

宋徽宗问道:“林冲落草前如何?”

赵楷道:“林冲是承父入禁军,参加过与辽国战事,曾枪挑辽将,立了战功,回京后当了禁军教头。他虽然年轻,武功却是很好,平日里与同僚关系也好,与妻子甚是恩爱。”

宋徽宗以前宠信高俅,没把林冲看在眼里,也没把高俅谋害林冲当回事;但近来梁山渐强,高俅父子又屡让徽宗不爽,故而宋徽宗恨道:“此等纨绔子弟,成事不足败事有余,毁我一员战将,树一难讨的反贼。”其实宋徽宗自己,登基前就是个典型的纨绔子弟,所以才会和高俅臭味相投。

赵楷掌握着皇城司,却还嫌不够,一直想在军中发展势力,于是道:“父皇,高太尉麾下十数万大军在京东东路清剿梁山林冲,儿臣愿前往济州,助高太尉一臂之力。”

赵楷的实际意思是:高俅一人领军在外不妥,赵楷要去帮宋徽宗督军。

宋徽宗摇摇头:“高卿乃朕心腹,麾下节度使皆能征善战,必能剿平梁山,无需吾儿前往。”意思是高俅麾下节度使都是本皇的人,高俅本人也只能忠心与朕,不用担心。

赵楷还不死心,又道:“据皇城司的查探,朝廷拨给高太尉用于清剿梁山的军需军费,至少有一半落入高太尉等人的腰包。儿臣去了高太尉处,也能验证此事,还高太尉清白。”

宋徽宗眉头皱起,想到自己放慢了艮岳的建设进度,挤出军费给高俅,却被高俅贪墨,心中甚是不满。又思虑片刻,对赵楷道:“若是大军开拔之前,吾儿就在军中,便是无碍;如今半途而入,军中恐有疑虑,与清剿梁山不利。吾儿还是留在东京,军需军费多由东京发出,此间验证更妥。”

赵楷只得点头:“儿臣谨尊父之命!”

想着省下军费建艮岳,宋徽宗自言道:“大军长期在外,靡费多多。年后当催高卿速速清剿,早日得胜还军。”

赵楷附和道:“父皇所言极是,想那梁山就一贼巢,高太尉没能早早拿下,还要拖过今年,着实不该。”

高俅此番清剿梁山,其实已经败过二阵,但却瞒着徽宗,只说天气转冷,清剿不易,需要时间造船,朝中同党也替高俅遮掩。所以宋徽宗并未觉得梁山军有多强。

宋徽宗点头道:“便宜了林冲,在梁山最后过个年。”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