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仪阳茶叶,商业鬼才(1 / 2)

加入书签

“做生意有同行相互竞争其实不一定是坏事,就如同这仪河,若是不流动,那很快就会变成臭水。一潭死水很容易走向消亡,但如果河水过于湍急,那么就没有船只可以渡河了。”郗成说道。

“郗大人说得不错,这些年我们两家你争我斗,虽然互有损伤,但也未尝不使得两家一刻都不敢松懈,力争上游。”万天河对郗成的话表示认可。

“其实你们两家有没有想过,你们之所以竞争这么激烈,是因为市场不够大。”郗成又说道。

“市场不够大。”万天河和林平万一时有些疑惑。

“不错,你们可能觉得你们能将茶叶卖到周围的几个县,已经很了不起了。但你们想想,周围的几个县能买你们多少茶叶,更何况同在度良郡的静康县也产茶,你们现在的潜在客户实在是不多。”郗成不客气地指出。

“这些年我林家也在拓展茶叶的客户,在县里与万家合作,在县外的茶楼酒肆和各大家族间开发客户,可是一直没有太大的进展。请教郗大人有何高招吗?”林平万问道。

“我认为应该把仪阳茶大批量地销往整个敦州,乃至灵骞各州,甚至卖到成州、东仰国、阙鹿、漆国、南项、上壤部落乃至北海诸岛这些偏远地区。”郗成豪气冲天地说道。

万天河和林平万略微有些尴尬地表示,仪阳茶虽然茶叶品质上等,炒茶工艺也有独到之处,但与颙州朗咸郡的梓茶这等天下一等一的茶叶在知名度上完全没法比较。那梓茶百年前就有最上等的初雨芽尖直接供应灵骞皇室,偶尔被皇帝用来赏赐下臣。历代达官贵人,文人墨客都对梓茶赞不绝口,百余年积攒下来的声望让梓茶畅销南北。而仪阳茶只在度良郡勉强有些名声,还被静康县的静康茶稍稍压了一头。仪阳县的茶叶生意其实并不好做,县内除了林、万两家,其他做茶叶生意的商家要么早已改行,要么已被两家兼并,要么就只是小打小闹,垂死挣扎。

“不错,仪阳茶现在最大的问题是知名度不够,你们既然知道梓茶当年是怎么火起来的,为何不尝试复制他们的成功呢?”

“郗大人所说似乎有些道理,可是具体该怎么做呢?”

“首先,吴大人和我都算是海内有些名气的士子,你们可能也听过吴大人当年在帝都大岳时与六位才子并称‘大岳七俊’,这几位才子可都不是一般人,你们商人消息灵通,一定知道都是谁吧?”

万天河和林平万点点头。

“那如果由他们来写文章宣传仪阳茶,在大岳的文会上宣传,再让在场的学家才子品一品仪阳茶,你们觉得如何呢?”

万天河和林平万突然眼前一亮。对啊,这样的话仪阳茶的档次可就大幅提高,可以打开上流社会的市场了。

一旦有引头的示范,那些中等官宦人家和富商自然会附庸风雅,让仪阳茶海内知名。

万天河和林平万仿佛看到了一片蓝海,有这么大的市场,他们两家之前的争斗那真是蚂蚁打架了。

两人纷纷向郗成的建议致谢,请他和吴启扬带动大岳文坛为仪阳茶传名。

“这只是其一,其次,仪阳茶本身质量也得要过硬。吴大人和本官到仪阳县也有一年了,这仪阳茶喝得不少。茶是不错,只是也没有什么品次之分,有时新一些有时旧一些,好坏喝不太出来。”

说到这里万天河气不打一处来:“老林,这里我要说你了。你们林家的茶叶经常到了年中以后就是旧茶新茶掺杂着一起卖,弄得在县外人家卖静康茶的同行都笑话我们。”

林平万满面羞愧:“两位大人,老万,这是我林家的不是。这不是之前县里道路运输多有不便,采茶季过了茶叶还不能全部运出去么,为了保本才出此下策。林某在此为我林家作保证,为了我们仪阳茶的声誉,今后茶叶一定妥善保存,绝不卖劣等茶,新茶和旧茶严格区分。”林平万说到这里还拍了拍胸脯以示诚意。

“林老板,你这个保证很好,但有一点说得不一定对。”郗成指出。

“请郗大人指点。”

“林老板,万老板,还有在坐的各位,你们想想,梓茶虽然有最极品的初雨芽尖直接供应灵骞皇室,但难道所有的梓茶都是这样的极品吗?”

“并不是这样,初雨芽尖这样的极品,十斤梓茶原叶都挑不出两钱,这两钱里炒好了还要再挑一遍,可谓优中选优。不过其余的梓茶与市面上一般的茶叶相比也都可算是上品茶。”在坐的都是几十年的茶商,对此了如指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