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仪阳文会,敬老爱老(1 / 2)

加入书签

另外,吴启扬和郗成还想为自己来年选拔人才做些准备。

今年的人才选拔,完全依靠各大家族的推荐,对于县里到底有哪些人才,除了郗成上次搞道德模范外,还是一无所知。

仪阳县在各大家族支持村学的体系下,基础教育还是做得不错的,但是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仪阳县的商业实在是有些发达,而做生意的人只要略为读书识字,能写会算就可以了,没必要读那么多书。县里的孩子绝大多数将来要么做生意要么务农,学途走到底的很少。郗成甚至都怀疑县里根本没几个举人,秀才也不会很多。这大概也是为什么万家家主万天河对于将来中举人如探囊取物的谷原中如此看觑。这些大家族在生意上已经十分成功,他们追求的是家族中有人能进学为官,在官场上为他们提供便利。

郗成想的是将大岳城繁盛的文会搬运到仪阳县,让各个乡学、村学定期轮流举办诗会、文会,由县衙牵头,不但让与会学子讨论诗文经典,也在县衙官员的主持下进行时政的讨论,并让他们互相辩论争胜。县衙将对于有出色言论的学子给予奖励,并在来年县衙推荐人才时重点考虑。

这样有利于聚集本地学子的人气,树立学子们相互竞争进学的风气,培养仪阳县学商相长的风气。

不过让吴启扬和郗成有些郁闷的是,在派人询问了一圈散落在各乡村的各个乡学、村学后,居然暂时没有哪家愿意出头办这第一场仪阳文会。各家都有各家的顾虑,有的是经费有限,组织不起活动,有的是担心自己号召力有限,拉不起人气,有的是无心文会交流之事,只想一心教学。

最后,吴启扬和郗成只好商量决定,由县衙来负责组织举办第一场仪阳文会。

文会决定放在童家新修缮的云台楼一楼大堂。与大岳的文会不同,仪阳文会最大的目的并不是文学交流,而是选拔人才。

因此文会的参与者并不像大岳的文会那样只限学院的知名学子参加,甚至并不由五大家族或是各个乡学、村学推荐,而是只要得到文会举办消息的人都可以入内参与交流。

郗成甚至建议吴启扬,把文会搞得像他前世现代的鸡尾酒会一样,自由交流,这样才有利于观察人才。

不过这样的酒会形式对于这个世代还是太过惊世骇俗了,最后吴启扬还是决定按照大岳各种书院的文会形式来举办。

这第一场仪阳文会应当有个主题,当时正好临近县里几位耄耋长者的寿辰,郗成与吴启扬一番商议,决定在为几位长者祝寿的同时,以长寿这样一个不太会引起争执且大家都爱听的话题作为第一场仪阳文会中诗文与话题探讨的主题。

到了文会那天,云台楼的一楼大堂中,仪阳县的文士才子济济一堂,包括这次被吴启扬和郗成推荐到州郡的几个人才。吴启扬和郗成亲自主持文会。

首先大家依次为几位长者敬酒祝寿,希望他们长命百岁。

随后大家各展所才,在吴启扬公布文会主题后,依次讲出自己作的诗句。

因为只是县里的文会,郗成也意识到其实在仪阳县这样并不以进学国考为长,学风也不盛的一县之中,能有十来个秀才,两三个举子,已经是很了不得的事。自然大家的文才也不会太好,勉强做得出诗句的,吴启扬和郗成都出声鼓励。郗成并不喜欢的学子谷原中也在其中,最后还是他以一句“日月宜长寿,天人得大通”拔得头筹,赢得满堂喝彩。

不过,随后万家三爷万天潭之子万信铮的一句“身如松栢色坚政,莫学愚人多饮酒”反倒引出事端。

原来几位耄耋长者中,有告老还乡已近三十年的前任度良郡副郡守于梦隆,他老人家在县里威望极高,连五大家族也要卖他的面子。而他卸任官职,告老还乡后,就自号“仪川愚人”。

这个号嘛,既然是他于梦隆自谦自嘲起的,当然只能他自己叫里,别人这么称呼当然不合适,不论是后学末进还是同辈的长者,都是恭恭敬敬客客气气地唤他一声“仪川老人”。而且这于梦隆平日还真爱喝几杯,万信铮这诗句未必就是嘲讽他,却是处处不谋而合。后面这半句本来是说要长寿不要多饮酒,可是对于梦隆来说,不是骂他活不长么?

自然,这于梦隆当堂就脸色不大好看,谷原中用幸灾乐祸的眼神看着这位平日里有些粗疏的同辈。万信铮本来是顺口说的,想的是自家三伯爷平时饮酒过甚,想以此句规劝,没想到惹出祸事,一下憋得满脸通红。

万家家主万天河虽然读书不多,秀才也没中过,但在县里左右逢源,这点眼力界怎么会没有,一看于梦隆神色不对就知道他已有不满,忙大喝一声:“孽子,你作的什么歪诗,快向于大人道歉!”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