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调解族斗,解决问题(2 / 2)

加入书签

吴启扬听了,觉得很有道理,但又提出:“伯昂,你说的方案确实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但其中最要紧的还是劝说五大家族能够共同出资,这可需要极好的口才啊。”

“不错,但我相信,只要我们向他们陈清其中的利弊,他们只要目光够长远,想把生意越做越大,一定会愿意出钱的。”郗成对此很有信心。

“那么第二个问题呢?”

“林、万两家的矛盾持续了不止一代,单纯的调解,哪怕在这仪阳县再德高望重,再受人景仰,也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两家的仇怨。不过说到底,这两家最根本的问题在于,两家主要都在做茶叶一行。咱们仪阳县虽然产茶,茶叶品质也确实不错,但产量并不算太高,一个县里有两家大户在做茶叶,本来就是对市场的瓜分,能做起来就很了不起了,没有矛盾是不可能的。茶田的占有量,茶农的雇佣数量,炒茶师傅的拥有量,售卖渠道的争夺,这些都是起矛盾的要点。”

“你的意思是劝其中一家改行?”

“这怎么可能,两家做茶叶这一行都超过三代了,本来就有深怨的两家谁都不会愿意退让的。子腾,我之前在百晟诸部时居无定所,走遍各部落,接触过不少行脚商人,也算耳濡目染一些从商的知识。做生意同行竞争不是坏事,一潭死水很容易走向消亡,但过度激烈的竞争更容易造成不好的结果。我认为,要想解决林、万两家积累不止一代的矛盾,还需要让他们搞差异化。”其实全是郗成前世从书上读来和工作中接触到的知识,现在只好假托是百晟诸部的经历。

吴启扬听得云里雾里,茫茫然地下意识点了点头,也不知道听明白了多少。

“这个差异化不是要林、万两家其中一家放弃茶叶生意,不再相争。两家可以继续共同做茶商,但生意的重点可以有所偏向。”

“伯昂,你说得具体些,我都听懵了。”

“子腾,比如说这茶叶,也分上品、中品、下品,同为仪阳茶,也有不同品种,口味各异,完全可以分开来卖,让买家各取所需,不一定像两家将所有茶叶混为一谈,好坏皆收。”

“可是同为茶商,当然愿意做上品茶了,谁愿意去做中品、下品,口味略次的茶,砸自家招牌呢?”吴启扬疑惑道。

“不然,商人本质上争名逐利,只要有钱赚,哪里管那么多什么名声招牌。中、下品茶,口味略差些的茶看起来利润不如上品茶丰厚,但薄利多销,未必最后就比上品茶得利少。”郗成解释道,“而且子腾,你在大岳可曾听过仪阳茶?”

“不曾,天下最有名、最好的茶还在颙州朗咸郡,这仪阳茶我还是到了敦州境内才有所耳闻,进了度良郡境内才第一次尝到。”

“没错,这几日我们也没少喝仪阳茶,说真的,我感觉比起朗咸郡的梓茶并不逊色多少,只是太过不知名,在敦州离度良郡稍远的郡都喝不到,在敦州外都没有什么知名度。这就是问题,仪阳县的茶叶生意看着红火,却是做不大,并不能闻名于外。要我说,这仪阳县的茶叶若是能传开名声,大批量地销往整个敦州,乃至灵骞各州,那仪阳茶的生意岂不是大大增加,到时恐怕两家还做不过来,哪里还会像现在这样争斗不休。”郗成这是要把他前世现代的农产品品牌意识灌输给吴启扬听。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