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 生死三箭(2 / 2)

加入书签

斗家军本已又饿又困,这一看见主将中箭身死,慌得四散奔走。楚将公子侧,公子婴齐分两路追杀,直杀得尸积如山,血染河红。斗越椒之子斗贲皇仓皇逃奔到晋国,晋成公拜他为大夫,赐苗地给他作为采邑,因此后世叫他苗贲皇。这是后话了。

楚庄王此次平叛大获全胜,下令班师,将所有被俘的,于军前斩首。回到郢都,将所有斗氏族人,不论大小,全部斩首。只有斗班之子斗克黄,官拜箴史,当时因为去齐秦两国出使而幸免。

可这位在走到宋国时,听说了斗越椒反叛被杀之事,左右都说:“不能回国呀!”

斗克黄很坚决:“君主好比是天,天命怎可违?”这便直入郢都复命之后,自请让司寇把自己投入牢狱,说:

“我先祖子文,曾说过‘越椒有反相,必主灭族’,临终时嘱咐我父逃往他国避祸。我父世受楚恩,不肯离国,反被斗越椒诛杀。今日之事果然应验了我祖父的话!我既不幸为逆臣之族,又不幸违背先祖遗训,今日死得应该,怎敢妄想逃脱?”

楚庄王听了,也十分感慨:“子文真是神人啊!何况他治理楚国功劳颇大,又怎么忍心绝了他的血脉?”

这便赦免了斗克黄的罪责,还给他官复原职,改名为斗生,意思是本该死却得重生的意思。

至于那位神奇的狙击手养繇基,楚庄王厚加赏赐,还命他执掌自己的亲军护卫,委任为车右。只是令尹一职尚未有合适人选,听说沈尹虞邱挺贤能,便让他暂时执掌国政。

这回大胜,楚庄王十分高兴,自从他决心要“一鸣惊人”之后,到如此已六年不闻钟鼓之声了。如今叛臣毙命,四境安稳,也该乐一乐了。这便命大宴群臣地渐台上,后宫的妃嫔也一起参加。

宴会上,君臣济济一堂,按次就坐。边喝美酒,边听音乐,直喝到日落西山,仍意犹未尽。楚庄王让点烛接着喝,又让最宠爱的许姜给诸大夫送酒,大家都站起来接杯来喝。

正在此时,忽刮来一阵怪风,把堂上的烛火全吹灭了,厅堂整个陷入一片黑暗。许姜忽觉有人来拉她的衣袖,她一狠心,左手抽回衣袖,右手把那人头上的冠缨拔了,那人一惊,马上放了手。

许姜手里拿着一根冠缨,过步走到楚庄王面前,附耳对他说:“刚才有人对我无礼,乘着黑来牵我的衣袖。我已把他的帽缨拔了,大王可以点上烛火看是哪一个。”

这时内侍们已取来了火烛,只听楚庄王一声高喊:“且慢,先别点烛!寡人今日要与诸卿开怀畅饮,大家都把帽缨除了,不除不尽欢!”

于是直等到百官都把冠缨取了,这才点亮烛火,自是不知道哪个是那个胆大包天的登徒子了!

席散回宫,许姜十分不解:“男女有别,何况是君臣之间?大王命我给诸臣献酒,是以示尊敬。但那个牵我衣袖的人,大王却如此包庇他,这样上下无礼,男女无别,成什么体统?”

楚庄王笑了:“真是妇人之见!古话说,君臣之礼不过三爵。这回寡人与群臣尽欢,喝的太多了,酒后狂态,也是人之常情。若寡人过于计较,彰显了你的名节,却伤了国士之心,那就不美了!”

许姜这才勉强被说服。后世称此为“绝缨会”,便是此典故。这是不是“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的意思?人生在世,果然是难得糊涂。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