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红尘(1 / 2)

加入书签

大汉建国128年

阳光透过视线射向红尘

清光寺

为行睁开睡意惺忪的眼睛,用手揉了揉眼角。少年一脸稚嫩,虽心智未熟,但其身上气质却清新脱俗,尤其是那头顶的一马平川极为亮眼。

“为行,起来了!别睡了,今天是纪祖日,快开始了!”一旁的小和尚推着正躺在藤椅上的少年。

“知道了,知道了”少年嘴上应付着但行动还是不急不慢的。为行去往的途中抬头看向天际,云朵的尾巴攥着阳光,蹭着粉色的韵光与树木的瑶光甚是好看。

“今天有好事发生啊。”见此光景,为行默默念叨。

清光寺,一座大汉王土之下的一抹小庙,位于大汉版图西南角,坐拥清关湖。之所以取名为清光是因为大唐末期大理寺丞因以狱中恶徒剧多为由,请命天子下令建造的狱庙,表面上是以关押朝廷多余重犯为由,实则是培养武力亲信,而。

大唐末年,靖康事变,各地要府揭竿而起,其中大理寺为主要浪潮。大理寺卿李景天提出“天下共主”思想,赢得民兵百姓拥护,继而入住太极殿,处决大唐末皇武元衡立国为汉,并大赦天下,清狱也改名为清光寺。

而所谓纪祖其实是歌颂大明高祖李景天的后辉之光。但为行不以为然,他认为作为红尘之外的庙人,应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做到思想空相而不是敬仰人主。

庙香高飘,似与浮光袅绕。为行来到高堂,净音菩萨雕像显得格外冷漠,空气中弥漫着焦灼的气息。

“净行法师,这次预签的释注是真的嘛?"虽说脱离红尘者五韵皆空,心境自然要面于山崩如止水。但净远法师脸上细小的汗珠就说明了他心中的不平静。

“不见一法即如来,是则名为观自在。人欲苦短本无涯,灰心罢手入红尘。”净行法师双手合十,表情波澜不惊。

“预签的大意是,大世将至,闭关锁院必定固守自封。唉,清关寺离开天下视线的时间太久了。”

“那这可如何是好啊,清光寺佛虽不为大成佛法,但在小成佛法中也是映衬着净音佛法主流,本是正统怎会收到预签?这可如何是好啊。”净远大师不停渡步,台下打坐的众师门弟子无不跟着紧张。

“预签?”为行喃喃自语到。周围也是猜测四起,毕竟能让一位德高望重,五蕴皆空的得到高僧如此失态的事请必定不简单。

似乎被高辈主持听到。主持心想青春年华好奇心强也是理所当然,便聚集坐下门人新晋僧人解释道:“所谓预签,顾名思义预言签,是自大商以来摩托罗汉留下的佛门洗礼。”看到小和尚们茫然的表情,这位主持得意一笑继续解释道。

“历史上繁世大秦之前,有着初国之称的大商王朝。如今大商留下的统制并不多,但最主要的是大商打开以国为制,以君为主的先河,其开国武君商汤便是一代能人,现如今‘昔有成汤。自彼氐羌,莫敢不来享,莫敢不来王’便是形容他的,但商王暴虐成性,政治荒度,民不聊生,不久便埋没在历史文字之中,实为惜哉。”

“哼,庸浮之王,何来君之荣名?”另一名主持不满的说道。

主持并不以为然:“商王虽挞彼殷武,但对百姓信仰以及思想范围有极大的自由,而长期以往思想渐渐形成体系,一些思想大家也如春中笋苗一般茁壮成长,这时期也一度成为战争空窗期,但好景不长,思想大家法出所言渐渐偏离君主色彩动摇政基,这时左相钟虺提出‘立佛为主,判举为安’的政谏。而举家评判标准便是‘预签’,一旦有僧徒基座疑似偏离主流思想便会以佛光引荐传下‘预意’,通俗来讲也是一种考核,只是后果很严重一旦被认定为偏道,必将被军兵判为乱国之人,轻则牢狱之灾,重则杀鸡儆猴。”

一旁倾听的和尚不紧冷汗直流。

“那我们该如何是好啊?”

“只有步入红尘了解世事,使清光寺庙重新步入大众眼光方可破局。”台上净行大师拿着法签慢悠悠说到。

“如此便好?那要一些主持下山入红尘便可?”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