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膨胀(1 / 2)

加入书签

2013 年 7 月,陈孟尧终于感到自己走上了成功人士的行列。

同芯半导体的二维码解码芯片大获成功,连国内最大的收款机制造商 - 联达公司都主动找上门谈合作。首批上市的两百万片几天就被抢购一空,而联达公司为了抢下后面的优先供应权,甚至愿意预付两百万货款。公司的前景一下子清晰起来,为了抓住机会快速发展,陈孟尧一边招兵买马,一边再次启动融资。

这次融资进行得相当顺利,国内国外七八个投资基金都表达了意愿,经过一轮谈判,陈孟尧最终选择了两家风投入场,一个是沈大霄的蓝松资本,另一家是本土的睿思基金。投资到位后,陈孟尧的股份降为32.3%,周海 16.5%,两人还承诺凑出 10% 作为股权池,分配给将来引进人才的期权配额。

接下来他们在华能大厦租下一层楼作为新办公地点,把同芯半导体的名号高高挂在了大楼外墙,方圆三公里外都能看到。公司内部组织结构也做了扩充,增设法务部,由唐灵隽挂名管理。那时,国内具有独立芯片研发能力的企业还不多,同芯的成功一下子在业内引起震动,天天都有高校微电子专业的学子带着证书去应聘,见到的面试官往往比他们只高出一两届,一个月前才在名片上印上经理头衔。公司上下都雄心壮志,吵吵嚷嚷着要扩张业务,于是决策层拍了板,立即上马新项目,瞄准车用芯片市场。

这一决策出自陈孟尧对市场的判断。那时特斯拉汽车在全球掀起电动车浪潮,国内相关行业也受到政府补贴大力发展起来。与传统汽油车不同,电动车的智能化程度比较高,因此对芯片的需求也很大。不仅发动机,车内电器需要控制芯片作为智能中枢,最重要的是锂电池需要强大的电源管理芯片才能保证电力安全。除此之外,车内中控台,辅助驾驶等,也离不开高性能的芯片支持。

陈孟尧的思路是,从电源管理芯片入手切入车用市场。这种芯片的开发难度也不小,而且它属于模拟芯片,与公司之前做的数字芯片有着截然不同的设计思路。为此公司专门从上海和北京的高校招了几个博士来做开发。

到了年底,电源管理芯片的首个商用版本发布,同芯公司在北京奔驰文化中心召开盛大的产品发布会。现场媒体群集,相机闪烁,一身白色西装的陈孟尧站在舞台中央,向镜头展示自信的微笑。在随后的演讲中,陈老板的表现相当出色,既有对行业和技术的深刻理解和洞察,又不失幽默地调侃了自己和公司,同时又以谦逊的态度表达了对同行的尊重,对与竞争对手一路同行,共同成长的期待。

这些话说得十分漂亮,让受邀前来的同行,学者和汽车厂商代表都相当受用,轮流向媒体称赞陈老板的情怀。有了一众名人大佬的背书,同芯公司的名气出圈了,当晚就上了微博热搜,在科技媒体那里也获得了头版的待遇。

一切都发生得太快,就像做梦一样。只有陈孟尧自己知道,为了这一个小时的亮相,他和唐灵隽开了多少次会,写了多少稿子,练习了多久。

不管多么辛苦,毕竟这一年是收获的一年,更是见证奇迹的一年。开年的时候,公司上下还在为生存忧心冲冲,到了年尾,已经成了最炙手可热的新创公司之一。人人都在谈论着他们的名字。政府领导的接见与视察,媒体的采访和报道,突然就纷至沓来。到处都热闹非凡,令人目眩神迷。

年底公司的年会已经有了两百多人参加。他们包下了外滩鼎泰酒楼最大的宴会厅,席开二十桌,还请了东方卫视著名主持人来做主持。整场表演的气氛十分热烈,既有员工们自己排演的节目,也聘请了沪上著名乐队来助兴。大伙边吃边笑,互相敬酒,连一向滴酒不沾的邓荣也被劝下了半杯红酒,脸霎时红得像油焖过的虾壳,陈孟尧怕他出事,赶紧叫司机送他回家。

最后一直闹到深夜,节目表演完了,饭菜也已席卷一空,众人都有了醉意,该到散场的时候。陈孟尧突然脑子一热,当众宣布有个重大消息要告诉大家。

那时,一半人都已起身准备离开,剩下的人也在各自收拾随身物品,听到此言全都齐刷刷看向老板。陈孟尧本来因为醉酒,脸已微红,这时被众人注视,越发热辣起来。他犹豫了片刻,目光转向唐灵隽,突然脱口而出:“我要向唐灵隽女士求婚,请大家做见证。”

此言一出,所有人都惊呆了,唐灵隽更是窘得不知所措。众人很快反应过来,一起尖叫着鼓掌,全都看向唐灵隽,期待着好戏上演。不知是谁带头喊了声“嫁给他”,一群人都齐声叫起来,声如奔雷,气势如涛。唐灵隽退无可退,只得点头答应。等到大家都心满意足地散开时,陈孟尧才意识到自己犯了个大错误,因为唐灵隽正盯着他,表情冰冷,目光如刀似枪,像要当场把他扎个透穿。

事后,陈孟尧足足道歉了一个月,才敲开唐灵隽的房门。那天是小年夜,再过几天就要过年了,早就说好了回陈孟尧老家,如果因为这件事生变,必然引起父母的猜测。陈孟尧着急起来,特地买了最新款的 iphone 手机来赔罪。

虽然让他进了门,唐灵隽还是冷着脸,余怒未消的样子。陈孟尧故作轻松地看了看她租住的新家,发现多了不少名牌电器和衣物。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