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风投(1 / 2)

加入书签

十五万块钱能做什么?

可以买一辆经济型小轿车,一家人周末就能高高兴兴出门郊游。

可以带父母出国旅游,欧洲美日都走一遍,省一点的话,还会有剩的。

可以装修一套八九十平米的小户型房子,只要不太在乎名牌。

但要搞半导体,连第一个回合都过不了。

通过孙总的关系,陈孟尧拿到了十五万的政府无息贷款,在租了办公室,买了家具和电脑后,账上还剩八万,这点钱连买套 EDA(电路设计软件) 软件都不够。

所以,首要的目标是生存,大伙想到的主意是,卖开发板。

开发板是一块小电路板,功能上却相当于一台微型电脑。CPU,内存,输入输出接口应有尽有,只是没有显示器和鼠标键盘这样的外设。人们用它来学习电子技术,搞系统设计,或者开发一些好玩的东西,在创客圈里很受欢迎。

陈孟尧注册了一间公司,取名上海同芯半导体,与同心谐音,寓意团结。随后与周海分工合作,周海负责产品,陈孟尧跑市场,有空也帮忙干活。两个光杆司令都只能亲自动手做事,办公室既处理文件,又是试验中心,总是弥漫着烙铁的焦糊味和松香味。

陈孟尧先把目标市场锁定在高校电子专业的大学生上。除了淘宝开店,就是一个学校一个学校地跑销售,流程大致是,设法认识几个有影响力的学生,请客吃饭拉拢之,同时许以代理抽成。这是唐灵隽出的主意,按她的说法,“只要肯分出利益,就不愁找不到合作者”。

他们的运气不错,那几年开源硬件文化兴起,创客风潮从国外刮到国内。Arduino,Raspberry Pi,Beagle 三大开源的开发板风行一时,国内也建立了很多爱好者社区。他们只要照搬开源方案,再小小修改一番,就可以形成自己的产品了,研发成本大为降低。而学生们也很喜欢这些简单易学的开发板,用来做个小机器人,攒个无人机,把小灯泡一个个用程序点亮,排成一个心形,然后再变成女孩的名字,简直拉风极了。

凭借灵活的设计和详细的技术资料,同芯的开发板很快在学生群里站住了脚,还打入周边省市的学校中。到年底的时候,公司账上已经有了三十万盈余。

这些钱做芯片当然还是不够,但起码活了下来,就可以耐心等待机会。

没过多久,陈孟尧终于等来了好消息。2013 年创业风潮兴起,各地都在抢着扶持新创公司,原来不为人知的风险投资行业一夜翻红,成为人人谈论的话题。资深投资人沈大霄就在这时走入大众视野,成为媒体常客。他是蓝松资本中国区投资总监,曾投出过好几个明星项目,取得数千倍的回报率,堪称创投界的金手指。

某一天,当初陈孟尧参加过的创业大赛组委会联系到他,说沈大霄看过他的项目,想要约他喝咖啡。

陈孟尧听完电话后,愣在原地好半天,心中万千念头同时涌来,不知该作什么反应才合适。他当然听过沈大霄的名字,想到自己有可能跟那些明星创业公司共同出现在媒体新闻中,他恨不得立刻把消息告诉每一个认识的人。可是又有些担心,沈大霄的名字总是出现在互联网领域,很难想像他会对半导体有兴趣。会不会又像那个女评委一样,用一通外行眼光来审视他?

见面的地点在锦江饭店,沈大霄参加完一场讲座,留下来等他。陈孟尧赶到时,讲座刚刚结束,印着沈大霄头像的海报还立在大厅里。一路找到咖啡厅,一进门,就看见了网上已经熟识的那个面孔。

沈大霄年约四十岁,长相斯文,戴一副黑框眼镜,有着学者的优雅气质。一身高定西装,举止如同受过训练般,总是恰到好处。陈孟尧到时,他已经坐在咖啡厅等了一会。简单寒暄过后,沈大霄直奔主题,“你们怎么保证快速做出产品?据我所知,半导体的流片周期都很长。一次不成功,还要做几次。时间和金钱都是巨大风险。”

从这第一个问题,陈孟尧就知道他是做过功课的,像上次那样打情感牌肯定不行,只能用扎扎实实的数据说服他。

“首先,我和我的合伙人都是经验丰富的半导体专家,我们对自己的能力是有信心的。其次,二维码解码算法已经比较成熟了,把它做进芯片里难度不算大。最后,也是最关键的一点是,当前支付宝的二维码业务已经在爆炸性增长,每个季度都有 100% 以上的增长率,预计微信很快也会跟进。我们计划在半年的开发周期后,正好能赶上明年大增长势头。有这么好的商业前景,我们还能不尽全力工作吗?”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