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威士忌的秘密(1 / 2)

加入书签

做科研,要讲究兵法,一曰兵贵神速。一项研究成果的意义大不大,关键在于出来的是不是比所有对手快。二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为了赶超对手,或者防止对方弯道超车,摸清对手底细,避免走弯路,情报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今天是慕尼黑电子展的第一天,李东胜此次参会,除了看看业界最新的进展外,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打探国际上硅光子研究的情况,以及摸清他们的技术路线。黄海明答应帮他申请研究课题,但前提是做好充分的调研工作。因此,李东胜向所里争取到了来德国参加展会的机会。

慕尼黑电子展是半导体业界最盛大的行业展会,除了产业链上下游厂商齐聚,展出自家产品外,另一个重头戏是学术论坛。很多大学和研究机构的大咖都会出席,发表自己的研究成果。这正是李东胜看中展会的原因,他要找到机会,面对面听听业内专家的说法。

上午已经参加了两场学术论坛,主题虽然和硅光子有关,但只是概念化的泛泛之谈,并没有多少干货,李东胜有些失望,只能把希望寄托在下午的第三场,主讲人是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的斯蒂芬教授,他和英特尔合作,研究硅光子已有三年了,可谓业内最资深的学者。

在硅光子技术里面,最大的难题是如何解决光源问题。硅这种材料,做电子元器件非常合适,可是做光器件就非常不合适,尤其是它不能发光,这就使得用光传输信号的想法成了无源之水。当前的解决思路有三种,一是单独把激光器贴在硅芯片表面,激光射进芯片里,然后带上信号去传输。这个方案的问题在于光学对准非常难,制造起来良率低。第二种是先把磷化铟贴在硅晶圆表面,然后两种材料一起制作芯片,好处是不需要对准,但是工艺难度很大。第三种就更激进了,直接在硅晶圆上生长光学材料,和电子元件融为一体。虽然看起来最理想,但是因为材料的不同,很难真正融合,现在还看不到希望。

李东胜在英特尔发表的公开论文里看到过他们三种方案都有尝试,但他相信他们只会选择一种作为重点。科研投资是非常昂贵的,即便是财大气粗的英特尔,也不可能同时支持多种方案。李东胜更不能冒险,他必须搞清楚,经过前辈的摸索,可行的路线是什么。

这一场演讲里,斯蒂芬教授没有让听众失望,演讲的干货不少,不仅涉及和英特尔的合作项目,也介绍了加州大学的研究,还在 PPT 里展示了许多有价值的图片,因此听众席里人人都举着手机,忙于拍照。在问答环节,李东胜抢到了个提问机会,向斯蒂芬抛出了精心准备的问题。

“刚才教授讲了直接在硅晶圆上贴激光器不是个好主意,因为生产会很麻烦。不过,在我看来这并不算个大问题。您应该知道,许多美国公司早就把制造产品的环节交给中国工厂了,因此中国有大量的熟练工人,综合效率未必比机器低。我曾经在中国光电子企业见过工人们的做法,对准光路对他们来说是非常普通的工作。这样看来,是否一定要花费大量精力和资金去研究其它方案呢?硅就是硅,它不适合发光是自然定下的规则,我们是否有必要非得挑战这样的规则? ”

李东胜的问题果然吸引了场内所有人的注意。斯蒂芬大概也没想到自己一直以来的观念会受到质疑,因此愣了好几秒才回过神来,笑着对李东胜说:“这的确是个有趣的想法,说实话,我没有在生产线呆过,所以很难回答你。如果你就此发表了论文,请发给我讨论。”

英文里面,interesting 是个很微妙的词,既可以表示真地感兴趣,也常常用作敷衍对方的托辞。李东胜不知道斯蒂芬的态度属于哪一种,但无论如何,总要找机会单独见面才行。很多关键的信息,往往只能在面对面的谈话中才能得到。当天晚上,英特尔公司将在附近酒店举办招待会,斯蒂芬是合作伙伴,一定会被邀请,李东胜决定去现场堵人。

他没有英特尔的邀请函,是不能进到酒会现场的,只能在外面大厅坐等。为了避免惹人注意,他只好装作看手机,一边用余光瞥向门口。过了一个多小时,终于见到斯蒂芬出来,向着洗手间的方向走去。李东胜赶紧跟在后面,待斯蒂芬进去后,自己则站在洗手池前等他。

片刻后,斯蒂芬从里面出来,表情畅快,见到李东胜还主动打起招呼,“嗨!你也是来参加酒会的?”

“不是,我住在本酒店。”

李东胜当然不住在这里,按他的差旅标准,只住得起廉价旅社,哪里敢住星级酒店。但如果不撒这个谎,就难以解释巧遇斯蒂芬的原因。

李东胜接着说道:“斯蒂芬教授,下午的演讲,您说我可以把论文发给您讨论,我想,既然我们难得有机会见面,何不当面谈一谈呢?如果您不介意的话,我想请您去酒吧喝一杯,不知是否赏光?”

斯蒂芬笑道:“你要请我喝酒,可我还不知道你的名字。”

李东胜赶紧把自己的访客证递给他看,一边说道:“我叫李东胜,是中国上海半导体所的研究员,这次特地来参观慕尼黑电子展。对了,酒店一楼后面有个酒吧,威士忌非常好,不如我们就去那里吧。”

斯蒂芬听说有好喝的威士忌,立刻心动了,“既然就在酒店里面,那我们去聊一下吧。”

比预想的顺利,李东胜放下了心。他事先就研究过斯蒂芬的脸书,知道他是狂热的威士忌爱好者,这回抛出酒的议题,也是为了打动他。

两人下了楼,穿过大堂往后面一栋平房走去,快到门口时,一阵舒缓的古典交响乐声从门缝里飘出来,乐声清晰可闻,没有一点嘈杂的人声,简直不像酒吧,而更像咖啡厅了。只是门牌上几个醒目的文字,还是证实了它的身份——香草酒吧。里面的装潢透着一股十七世纪的巴洛克风,宽阔恢弘的吊顶,繁琐精致的浮雕,贵气得如同皇宫。里面客人不多,但都穿着隆重,低声说着话。

斯蒂芬很喜欢这个环境,转头向李东胜眨了眨眼,低声说:“太好了,你选的地方,正合我胃口。”

这不过是个意外,李东胜并不知道酒吧是这样的风格,更不知道斯蒂芬好这口,只能说,运气使然。

侍者递给两人菜单,但是上面却没有酒的名称,而是印着七八种酒杯的式样。李东胜没想到会有这个环节,只好随便选了个圆柱形的玻璃杯。两人都选完杯子后,才开始选酒,李东胜早有准备,找到那个被网友最多推荐的品牌,点了一瓶。

稍后酒上来了,侍者给两人都倒满了杯,李东胜这才发现斯蒂芬选的杯子是一个杯脚很高,杯口比肚子稍窄的形状,心里忽然闪过一个念头,莫非喝威士忌,杯子也是有讲究的?

斯蒂芬慢条斯理地端起杯子,却没有立刻饮下,而是凑在鼻子下面闻了闻,然后才轻轻啜了一口,舔着舌头称赞道:“果然是好酒。李先生也喜欢喝威士忌?”

“是,我......挺喜欢的。”李东胜本来想好了应答的话,这会儿却没了底气。不知怎么的,他总觉得斯蒂芬的笑容中,隐藏着某种意义不明的东西。

就在他还纠结于酒的问题时,斯蒂芬倒是主动转入了正题,“李先生今天讲的观点很有趣,坦白说,我对产业界不是很了解,更不了解你们中国的。你能再说一遍吗?”

李东胜心想,总算谈到自己熟悉的领域了,“我认为,硅光应该采取第一种方案,至少在中国,这是最合适的。”

斯蒂芬作出很感兴趣地样子,不断追问中国工厂的情况,李东胜便向他介绍了所里企业用的生产方法,听得斯蒂芬连连点头,表示大开眼界。两人聊了好一会,李东胜觉得时机成熟了,决定开始涉入他真正关心的问题。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