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三七开(2 / 2)

加入书签

“刘瑾!如果你能用舌头舔到你的胳膊肘,朕赏你一千亩地。”趴在书桌上回忆抄写高中政治课本的朱厚照,突然抬起头冲着蹲在门口看《史记》打趣道。

“皇爷!君无戏言!”刘瑾猛地抬起头,激动道。

最近宫里的太监们都不知道小皇帝中了什么邪,对下人们再也不赏赐金银了,而是封赏土地。

当然这个土地不是现成的,东北平原现在还在关外没开发,所以这些土地只是一种写在纸条上的期货。

不过朱厚照在纸条上都盖了皇帝的私人印章,同时注明了此土地三年或者五年之后才能找皇帝兑现。

当然朱厚照很狡猾的没有注明这些土地的位置,所以等这些太监将来拿着纸条找他兑换实物土地的时候,才会发现这些地全在千里之外的关东。

但是皇帝的信用在这啊!

朱厚照是大明朝最大的地主,他手里得皇庄少说也有两百万亩以上的山林土地,而且基本都是出粮率最好的水田。

皇帝手里可没有荒地!

大家都以为皇帝会拿这些上等的水田赏赐给大家,所以这些纸条上的价值是实打实的,可以直接拿来当钱用。

“你先舔到再说!”朱厚照嘿嘿一笑,打开抽屉从里面抽出一张一尺长,半尺宽的印着复杂花纹,中间写着“一千亩”字样的纸条,在手里晃了晃。

如果有人仔细看的话,就会发现朱厚照的抽屉里有厚厚一叠这样的纸条,少说也有一百张。这还只是放在明处可以看到的,在朱厚照的藏宝室里,至少还有好几箱这样的纸条,十亩,百亩,千亩,甚至连万亩的都有。

这是朱厚照前几天命令司礼监下属的宝钞司精心绘制印刷的一批土地券,共计一百万亩的土地。

大明前几任皇帝滥伐宝钞,这种纸币已经崩溃,形同废纸了,铸币税一分钱都收不到。

在研究了高中政治经济学中的银行的一些知识之后,朱厚照决定以关东平原一亿亩土地为信用担保,发行新的土地券。

土地券其实就是朱厚照创造出来的一种新的钞票。

当然朱厚照脑子里的金融知识太匮乏了,尤其没有成体系的金融理论,所以他也不敢真的把一亿亩土地全都印出来,只能先拿一百万亩土地试试水,纯属玩票性质,在皇宫内部圈子里先用着。

当然朱厚照怎么都没想到,他试水的这一百万亩期货券,在流入市场之后因为皇帝坚挺的信用而价值飙涨,甚至达到了和黄金等价的程度,一亩地就是一两黄金。

因为这一批期货券上都印有皇帝的私人印章,也是仅有的一批,几十年后这批期货券还拥有了收藏价值,特别是最稀有的“一万亩”期货券,说是价值连城都不为过。

等到朱厚照开发了东北平原后,他才真正创办银行,以一亿亩土地为信用担保,向市面上发行了市值达五亿两白银的土地券,基本解决了国家缺银的局面,稳定了物价,缓解了大明朝的经济危机。

1亿亩地发行了10亿两白银,这等于是东北平原的一亩地价值十两银子。

这其实是有些低估了土地券的价值,毕竟在南方地区一亩上等的水田价值超过10两银子,而东北平原的黑土地粮食产量高,土地价值并不比南方的水田要差,甚至还有胜出。

在经济学理论中只要在合理的范围内,货币超发一点也是可以的。毕竟谁也不会真的拿着土地券去找皇帝换土地,超发两三倍其实都没问题。

但是朱厚照太害怕土地券崩盘,会危害到大明脆弱的经济,所以非常谨慎的只发行了10亿土地券。

因为有1亿亩土地的信用担保,这就导致在正德年间土地券异常的坚挺,毕竟在理论上这些土地券都是能百分之百兑换土地的。

后来有些不法分子看到了土地券和土地之间的差价,在南方收入土地券然后跑到东北买地,然后再拿着地契去南方换成土地券,这一来一回能够谋取到惊人的暴利。

等到朱厚照发现这个问题的时候,市场上倒腾土地券的行为隐隐已经危及到大明的经济了。

朱厚照把这事儿交给刘瑾去解决,九千岁出手那有什么问题是解决不了的!宰杀了一大批土地券掮客之后,并不出来了一系列的限制措施之后,这股妖风总算是刹住了。

不到三个月时间,这个危及大明金融的隐患,就被刘瑾给消灭在了萌芽之中。

当然这是后话了。

现在的刘瑾还是个没什么从政经验的小太监。

他放下手中的书,拧着胳膊,使劲想要用舌头去舔到胳膊肘。

当然这只是朱厚照在逗刘瑾玩,人体的骨骼结构是不允许自己舔到胳膊肘的,怎么努力都是徒劳的。

“大家别都看着,谁能做到这一千亩地酒鬼谁了,这个约定随时有效!”朱厚照晃了晃手中的土地券,好让周围伺候的小太监们都看到。

于是在文渊阁里出现了一个奇景,太监们都像着了魔一样,躲在角落里拐着胳膊肘伸着舌头去舔。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