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法律援助(2 / 2)

加入书签

“跟我走。”胡伟光一见到两人一同到来,立刻起身,并向同一间办公室的一个女孩交待了一下,“小周啊,我去趟隔壁的法律援助中心,一会儿就回来。”

“老大,出什么事儿了?”看上去,胡伟光没什么事儿啊。

“跟我来就行了。”胡伟光卖起了关子。

出了司法厅的大门,旁边一座四层小楼就是法律援助中心。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省、市、县各级司法行政机关都必须建立法律援助机构,为符合条件的人提供法律援助。甚至象妇女联合会这样的组织还有自己的法律援助律师。

依据《法律援助条例》的规定,有十三种情形案件或纠纷发生后,如果经济困难,可以依法申请法律援助。

其中省法律援助中心主要接受来自于省高级法院的指定,为二审刑事案件中没有委托律师的被告人提供法律援助。而市县级法律援助中心则接受当地的绝大多数的法律援助案件。

当郝好跟着胡伟光走进法律援助中心时,就大概的猜到了老大叫他们两人来的原因了。

律师办理法律援助案件义务,但也是有补贴的。本地刑事二审案件补贴1500元,商都市之外本省范围内的刑事二审案件补贴1800元(这个数额是否准确不确定)。要知道,按照规定,这些补贴律师事务所是不能截留那怕一分钱的,必须全额支付给提供法律援助的律师。

也正如此,办理法律援助案件可是年轻律师的一大经济来源。

就以商都市为例,商都市的人均收入是5000多元,如果一个律师一个月能办4起法律援助案件,就可以得到6000元的补贴,即使扣除办案费用,净得4、5千块钱还是没有太大问题的。要知道,刑事二审案件从开庭审理到判决,时间是很快的。

一个年轻律师一个月弄2、3个二审法律援助并不会有什么压力。

想明白了的郝好,有些小兴奋,不说多吧,一个月弄2个法律援助,也得有3000块的补助了,对于现在的他而言,已经算得上一笔不小的收入了。

孙建军也明白胡伟光找自己来的原由了,但法律援助对于他而言,有些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做为律二代的他来说,是不缺案子办。任何一个案子的收益,都要比法律援助的补贴来的多。

在来到法律援助中心二楼办公室的时候,郝好和孙建军明显的分成了两个阵营。郝好是带着期待、有些兴奋、脸上带着矜持的笑;而孙建军则一幅无所谓的态度,有了就拿,不拿白不拿,没有也无所谓。

“胡科长,你来了。这两位就是你说的兄弟吧?”一个有20多岁,留着一头披肩发的年轻女子一见胡伟光,就站了起来。

“周科长,这是孙建军,这是郝好,和我是一个宿舍的兄弟。”胡伟光向周科长介绍了郝好和孙建军两人。

“我就一副科长,你这么叫让我们科长听到了,不太好。如果不介意,还是叫我周姐吧,我应该比你大的。”在安排三人落座后,周科长才坐了下来。

“好的,周姐,您比我大,叫我伟光就行。我这两个兄弟刚拿律师证,以后还得周姐多关照才行。”

“看你说的,他们可是来帮我的啊。”周科长笑着对胡伟光说道。

周科长和胡伟光年龄看上去差不多,但这位周科长自己知道自己。要说起来,自己可比胡伟光还大了两岁,现在的自己虽然是已经是副科长,已经让不少人羡慕不已。但眼前的这位胡伟光更不得了,不仅仅是实职正科,而且还是英雄,荣立过一等功。可谓是前程不可限量。

胡科长今天找到自己这里,这可就欠了自己一个人情。也许在以后的某个时候,这个人情能给自己带来巨大的好处。

“伟光啊,这几份全是商都市内的案子,我专门找出来的,一个人一个月四个够不够?如果不够,我再想办法。”周科长边说,边用手拍了拍桌子上的几份档案袋。想来,那就是她所说的几份商都市的法律援助案件了。

“谢谢周姐,你可帮了我兄弟他们大忙了。”胡伟光连忙向周科长表示了感谢。

郝好和孙建军也都了站了起来,几乎是异口同声的说道:“谢谢周科长。”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