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朝堂威严(2 / 2)

加入书签

长孙无忌看着魏征平安无事的走了回来,目光闪了两下,连忙高呼“陛下圣明”。而他这一叫,其余的文武百官也跟着附和。一时间,偌大的朝堂竟显得无比和谐。

李世民依然闭眼沉默,也不知在想些什么。直到两分钟后,侍候在一旁的总管太监才朝前走了两步。

“有事早奏,无事退朝。”

“臣兵部有本要奏。”

突然,朝班之中走出了一个四十来岁的中年官员。看官服,乃是正三品的兵部尚书。此人虽然身材魁梧,但脸色看上去有些疲惫,精神并不好。李世民闻言看了他一眼,倒是坐正了身子。

“兵部何事要奏?”

“回陛下,据探子来报,吐蕃国国王朗日松赞于前几日遭人毒杀,其年仅十二岁的长子松赞干布即位吐蕃第三十三任赞普。如今,吐蕃境内各大世家、贵族以及诸多部落举兵反叛,已是混乱不堪。苏毗王子写书送至兵部,望我大唐能够出兵助其复国。”

“苏毗王子?”

李世民闻言,脸色变了数变,随即看向了房、杜二人。

“此事尚书省是怎么看?”

“回陛下!这苏毗国乃是个女国,其君主皆是女子,且早已臣服吐蕃多年。如今这所谓的苏毗王子修书求援,实在是有些不自量力。这两年,我大唐刚与吐蕃修好。现在若为了一个弹丸之小国,撕毁盟约出兵吐蕃,既会落下不信、不仁之口实,也未必能得到好处。”

“臣附议!”

房玄龄刚说完话,杜如晦也站出来表明了自己的意见。李世民点点头,随后转问长孙无忌。得到相同的回答后,又看向了刑部尚书李靖。

“爱卿领兵多年,吐蕃内乱一事,你怎么看?”

“回陛下,臣以为,吐蕃乃蛮荒之地,山高险峭,土地贫瘠。我汉人自古以来,对其便无窥视之心。且如今正值农忙时节,我大唐不宜动兵。不过……”

李靖说到这,突然停了下来,似乎还有话要说,但又有些犹豫。李世民见状,自然明白其中的意思,笑着道了一句“但说无妨”。

“陛下,我朝开国之时,吐蕃曾多次出兵劫掠剑南道诸州府。甚至与突厥结盟,入侵甘州、凉州等地,以至于这些地方民不聊生。虽然经过几场大战,双方修好,但日后难免再有冲突。臣以为,若能趁着吐蕃内乱之时,我大唐派兵助那新君即位。一来能震慑吐蕃境内各贵族势力。二来亦能震慑新君松赞干布。至于这其三,我大唐对吐蕃若有平叛之恩,何愁他不臣服于陛下。”

“哈哈哈哈,说得好!爱卿所言,正合朕意。吐蕃之于我大唐,虽不似突厥那般虎视眈眈,可终究是个麻烦。朕要看到的,可不只是双方修好。朕要让其臣服于我大唐,永世不敢侵犯。”

李世民说到这,猛地站起了身。下方的百官立马跪下高呼万岁,竟无一人持反对意见。正如李靖所说,此时出兵攻打吐蕃有害无利。可换一个角度,如果是出兵助吐蕃新君即位,镇压内乱的话,那就是有百利而无一害了。

房、杜二人以及长孙无忌在听完李靖的话后,也都纷纷点头,毫不掩饰脸上的赞赏之意。

“好,既然众爱卿都没有意见,那朕便下旨了。刑部尚书李靖即刻转任兵部,授剑南道行军总管,统筹出兵吐蕃一切事宜。尚书省从旁协助,三日内需调足钱粮兵马。”

……

且不说朝堂之上李世民在谋划些什么,半日后,陆忻在龙首原上睁开了双眼。其身前,一团拳头大小的金光正在虚空中闪烁。过了两息,又变回了阴阳游仙剑的模样。

“唉,还是不行!师傅,以我现在的修为,最多只能让游仙剑维持九个呼吸的变化。而且,无法再让其变小了。”

“无妨,好歹是有了些许成长。至少现在,你已经能够发挥出这件神兵十分之一的威力了。走吧,今夜的长安城怕是热闹的很,是时候该下山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