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三节 坚持既定战略(2 / 2)

加入书签

何止是官员,整个民族都是这样。天下太平的氛围,是无法锻炼出一个坚韧的民族的,一个成熟的民族心态,必须是在反复的成功和失败中淬炼出来的。中国历史很长,历史上的兴衰很多,在大方面,文化、思想层面上,中国人是成熟的,但推及到一个个个体,就不太成熟了,因为整整一代人都没有经历过这种血与火的淬炼。

周琅相信,只要大家度过了最开始的阵痛,开始适应战争的煎熬后,才是这个民族展现跟其他民族不同品质的时候,那时候才会让人知道中国人到底从自己漫长的历史苦难中,磨练出了多么强韧的品质。

所以周琅坚持要求按照既定战略进行,那些计划已经开始执行,庞大到数百万人的调动,朝令夕改带来的混乱可能无法弥补。

既定战略,就是对英俄两国进行全面打击,对英国主要集中在海战上,目前为止,大规模海战还没有开始,战列舰的速度,始终是一个硬伤,跟铁路无法相提并论。大家关心的,也更多是在陆地上,更多是对俄国的军事调动。

在对俄既定战略中,也是全面出击。跟俄国接壤的边境地带,都是中国軍队的打击方向。主要有两个,一个西线,一个北线。

西线就是哈萨克地区,计划中,要向这里调动三百万大军,从中亚直插俄国腹地,有利条件是中国有铁路通往哈萨克草原,方便军事调动。同时伊犁、哈萨克的农业生产,可以满足最重要的粮草补给,只需要运输人员和军火的话,最大支援程度就在300万兵力上下。

北线则是西伯利亚,从蒙古草原出击,计划动用两百万兵力,横扫俄国的乌拉山以西,动用两百万兵力,是参考了拿破仑战争时期的结果,那次中国总共动用的兵力也就是两百万人,结果就能够在俄国腹地压制住俄国人的反扑,现在用200万兵力全面占领乌拉尔山以东足够了。

计划中,哈萨克是主力突击方向,这里更容易接近俄国核心地带,西伯利亚方向,只是辅助方向,很有可能西伯利亚方向的战事都没结束,哈萨克方向的大军就已经兵临莫斯科结束战争了。

现在哈萨克初期失利,所以官员们希望截留部分用于西伯利亚作战的主力軍队,前往支援哈萨克防线,而最早出发的十万战兵部队,已经在进攻俄国西伯利亚城市了,抽调他们,不太现实。

因此周琅选择坚持,之前的战略,已经充分考虑了各种不利因素,而且根据各种对比,确保能过保证对俄国的胜利,那么就不需要改动。

周琅举重若轻的态度,让内阁中的紧张气氛渐渐稳定下来,但同时新一代的年轻官员的心理开始发生改变,之前他们一个个朝气蓬勃,自信满满,现在却发现他们没有自己想象中那么强大,他们开始对周琅这种经历过各种风风雨雨的老家伙,产生了一种依赖感,从周琅身上,他们感到了一种踏实。

但起到定海神针作用的皇帝,之后却又开始将决定权交给了内阁,让内阁成员集体讨论做出决定,最后交给他裁定,并且极少反对。皇帝比他们更希望他们能尽快成熟起来,这场战争就是一块磨刀石,会以最极端的方式,让他们变成真金。

此时大家还不知道,在本土遭遇失败的时候,美洲地区在皇太子的掌控下,却一直接连不断的胜利,只是滞后的消息还没有传回国内。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