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六节 出兵美洲的内因(2 / 2)

加入书签

黄求忧这种人就怕开国之君暴戾,从王辅茞到他,都对周琅百般提示。老实说,这些年的开放,大臣们的思想转变了不少,不再像以前那样把海外视为荒蛮之地,尤其是南非金矿和美洲尽快的开采,让大家觉得海外遍地金银。

开发这些地方的公司也得到了认可,创立公司的朱濆等人也被视作功臣,尤其是其中的佼佼者朱濆,他对美洲的开发是极为有力的。除了金矿之外,加州这块肥沃的土地上,还发展出了种桑养蚕的产业,加州的桑蚕质量可以跟江南相媲美,虽然丝织工业不如江南,但每年向江南出口大量的优质生丝。棉花种植已经仅次于美国和印度,隐隐超过了巴西,成为中国棉花的第三大供应地。

美洲这块土地,已经变得极为重要,割舍不得了。

可如果杀了开拓美洲的功臣,对王朝的形象极为不利。

之前澳洲的老周官年迈请辞,并且希望把他儿子调到澳洲公司任职,皇帝也大方的批准了。小周官一直在非洲公司工作,非洲公司的总督名义上是谢清高,实际上一应大小事务,都是这个小周官在打理。

皇帝直接把小周官调到欧洲接替他爹做总督,让大家认为海外土地会一直采取这种管理模式,谁知道在美洲问题上,皇帝却要设郡县管理。

这些土地距离中国太远,一来一回就是一年,现在商人们已经开始用不太安全的五桅小帆船,速度奇快,去美洲只需两个多月,回程一个半月,每年他们可以跑两趟美洲,但很不安全,时常沉没,官船往来,还是一年一趟。这种情况下,大大增加了管理难度,设郡县的话,很不方便,反不如这种总督制的管理更有效。

周琅摆摆手:“美洲不同澳洲。非洲那地方,给我都不想要。澳洲可有可无,让周官家世代镇守澳洲都不是不行。但美洲不同,周围夷国势力错综复杂,且美洲富饶,远非澳洲可比。这块土地必须直辖。朱家若能忠诚,我也可以留任。但朱濆此人,野心勃勃,不是久居人下之辈。”

周琅说的是真心话,南非的苏冲阿他能直接封一个国王,不仅仅是因为金矿,主要还是对黑叔叔们不感兴趣,到他这种层次,种族歧视是不可能的,他只关心现实,几千万黑叔叔并入中国,会引起多么大的混乱,这种风险他不敢冒。保持一个依附于中国的黑人帝国,也许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至于澳洲,这里地利上是一个独立的大陆,四周都是中国势力,就算自立,也永远无法脱离中国的影响,就算不直接纳入统治,也没什么损失。就好像后世的英国跟澳大利亚一样,名义上是两国,哪一次英国的战争澳大利亚人不比英国自己更出力?

皇太子的軍队还在路上,南京和会渐渐到了尾声。

如果按照处理多寡与得利厚薄对比,中国不是最大的得利者,中国恢复了印度河流域的部分领土,但并没有过去多,过去在非洲公司管辖之下,北到木尔坦都是公司领地,其中十余个锡克军事领地对受公司保护。现在作为锡克帝国出兵的报酬,都划归给锡克帝国了,兰吉特辛格这才算真正一统五河流域。但印度河以西依然在公司手里,白沙瓦、克什米尔等地又回到了公司手里。

中国还得到了苏门答腊、马六甲和锡兰等英国在南洋的殖民地,算是彻底控制了南洋,现在南洋直接并入中国领土,划州置县管辖。

开普殖民地归了南非王国,但开普敦租借给了非洲公司。南非王国的海关,也一直都是非洲公司代管。这个名义上的属国,似乎依然很恭顺。

满清帝国则不一样,按照付出得利原则,他们是这次战争的大赢家,两河流域值得付出倾国之力去争夺,他们不但争到了地方,而且还是用欧洲公司支付的军费争的,最后只允许非洲公司在两河流域经营两个商业基地。至于支持他们的欧洲公司,则因为跟非洲公司的战略合作协议,两家公司是可以共享商业基地的。这是因为双方的贸易航线有所重叠,两家公司很多年前就签署了合作协议。

此时的满清帝国,领土东至葱岭、帕米尔,西至底格里斯河,北到高加索山脉,南到印度洋,已经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大帝国了。领土包括后世的中亚几个斯坦加上整个伊朗和阿富汗,人口超过千万,国力正冉冉升起,这样一个国度。而且他不仅仅是一个亚洲国家了,由于从俄国人手里得到了高加索山脉地区,这让满清帝国获得了一个通向黑海的海岸线,这意味着他们跟欧洲可以直接走海陆相连。

这样一个一边连接印度洋、一边连接黑海的国家出现,对复杂的中东局势有什么影响,难以预料。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满清帝国得到的利益,可以跟欧洲的大赢家奥地利相比。

这两个大赢家都在南京进行了一番外交活动,满清希望跟中国保持紧密的关系,主动大幅度降低中国商品的税率,并且决定按照西方的外交传统,向中国派遣常驻使节;奥地利则希望跟中国签订一份黑海地区的商业协议,拉上俄国人一起扩展跟中国的贸易。通过俄国领土跟中国进行贸易的权力,奥地利已经从俄国人手里要到了,而且中国的铁路都修到克里米亚了,奥地利的商品通过黑海,直接就可以输送到中国,两国的距离从未如此近过。

俄国的陆路转口贸易,早就让中东欧国家眼红,现在奥地利如果可以通过黑海转口,然后沿着多瑙河,可以将中国产品直接打入欧洲中部地区,甚至北欧乃至法国,比走地中海要近的多。

其他无关紧要者,失意者,则早早离开了中国。

曲终人散,留下的是一份份国际条约,这些国际条约,构成了一个新的世界体系。但并没有完全取代维也纳体系,而是跟维也纳体系形成了互补。维亚纳体系解决的中北欧地区的国家关系,而南京体系解决的是南欧、中亚地区的国家关系,两个体系并称为维亚纳南京体系,决定了此后十多年的国际关系。

一个新的时代开始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