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六十七节 把炸弹握在手里(1 / 2)

加入书签

英国政府收到消息的时候,维也纳会议结束还没多久。

所谓维也纳会议,实际上称不起是一次会议。从1814年10月1日到1815年6月9日解散为止,从未举行过全体会议,连形式上的开幕式和闭幕式也没有。一切都由大国在幕后决定,其他代表则在无休止的社交活动包括宴会、舞会、观剧和私下交谈中度过,心神不安地等待大国安排自己的命运。当大国作出总决议时,也是分别召来各国代表签字,没有全体通过的手续以及多边谈判的流程。

主导会议的从历史上的英俄普奥四国变成了英普奥三国,虽然俄国也列席会议,名义上跟英普奥三国平等,可俄国人的利益被大大的压制了。

普鲁士成了最大的赢家。奥地利的利益得到加强。俄国则基本上没有从拿破仑帝国的遗产中分享到美餐。

普鲁士的领土大大扩张,不但恢复了拿破仑战争中被拿破仑送给沙皇,用来拉拢沙皇的普鲁士瓜分的波兰领土,而且得到了五分之二萨克森领土、得到了西里西亚地区及莱茵河地区,得到了瑞典的波美拉尼亚。一直从波兰向西扩张到了莱茵河,最重要的是得到了煤铁产量丰富的鲁尔地区。当然这个意义,现在普鲁士人自己也还看不出来,普鲁士的工业中心现在在西里西亚(中欧捷克境内)。

普鲁士的扩张比原本历史上还要大,原因很简单,他得到了英国的支持,或者说他投靠了英国。普鲁士一直就是英国在欧洲大陆上的传统盟友,因为这个国家很小,人口不到英国的一半,可是军事力量很强,这种综合国力弱,但战术能力强的国家,十分符合英国需要,成为英国人在欧洲大陆上的棋子或者打手。因为他军事能力强,就很能打,可综合国力弱,就无法支撑长期战争,所以天然对英国的军事援助有依赖性。

从腓烈特大帝时代起,普鲁士就开始给英国人做打手了,英国打法国的每一次战争,几乎都有普鲁士的身影。这就是为什么普鲁士这个小国,在拿破仑战争期间,得到的援助比俄国还多。也是普鲁士为什么被拿破仑揍的那么惨,却能一次一次组建起十万人以上軍队的原因。

奥地利是第二大得利者,他们取得了波兰人居住的加里西亚、意大利的伦巴底及威尼斯、取得达尔马提亚(南斯拉夫沿海地区)。但也割让了奥属尼德兰(即比利时)给荷兰,成立了联合荷兰王国。

奥地利没能让圣神罗马帝国恢复,只是建立了一个德意志邦联,奥地利为主席,普鲁士为副主席。

奥地利得到的东西,跟历史上一样,可是在会议上一度跟英国剑拔弩张,因为针对俄国而建立的英奥同盟关系破裂了。

波兰人以为自己是最大的赢家,因为他们虽然只恢复了比历史上更小的领土,但是却独立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