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关中水患(1 / 2)

加入书签

币制的稳定也就意味着国家经济的稳定。所以,李世民哪怕已经初步认同了李承乾所奏,可也还是需要和诸位大臣们商量一下。而这种事情,只要一拿到朝堂上去商量,那就不是一天两天能做出决定了。

好在,李世民已经同意李承乾可以继续自己的研究。毕竟,为了将来发行绢币,现在所进行的编织、雕刻印刷、印染等的技术革新,对于大唐帝国来说,也是有百利的事情。

就在李承乾以为,所有的一切都在按部就班地朝着预定的轨道行进的时候。一场突然出现自然灾害,打乱了李承乾的所有部署。

这天李世民正在宫内批阅奏章,李承乾也难得抽出时间,跟在李世民的身旁学习如何处理日常政务。

“皇上,弘文殿刚刚接到急报,这连续几日不停的大雨,导致河水暴涨把永通渠给冲毁了,现在漕运不同,南北间就只剩下潼关陆路可走,根本不敷使用,泾州、并州边兵的粮草都在告急。”岑文本作为中书省侍郎,往返于弘文殿与皇上那里通气的事情,都是有他来做的。

“什么,漕运不通了?”本来这接连几天的下雨,有风湿毛病的李世民疼的下不了炕,就已经让他够烦的了,可如今又闹出来这么一件大事,漕运一阻断,南北间只剩潼关陆路连接,运力有限,泾州、并州边兵的粮草供应就要受到限制。虽说粮通天下的政策已经推行了几年,可这泾州、并州等地并不是什么产粮之地,平日当地自给自足尚且不足,又如何负担得起两只边军。

紧锁着眉头,双手挤压着太阳穴,一番深思熟虑之后,李世民说道:“粮饷可是一件天大事,一个不好就有可能危及朝廷,这粮饷转运一事牵涉甚宽,六部均有干系在里头,任谁出面恐怕也是难以调停,朕看就让太子挑头,把这件事情先管起来,一面抓紧时间抢修漕运,一面调理、疏通潼关官道,这这边兵的粮草决不能给耽误了。”

“先生,你常常告诫我说,要低调行事收敛锋芒,可结果父皇把京师和边关的钱粮调度这么重的担子交给了太子,太子懦弱如鸡、文武不休,他能担得起来吗,先生你当时怎么就不帮我争一争呢?”对于李世民的这项人事安排,一心想要和李承乾争这个太子之位的李恪,自然是无法接受,发发牢骚也是可以理解的。

早就料到李恪会有牢骚的岑文本,并没有做出直接的应对,反而是岔开话题说道:“上次殿下为常胜的事情就心有不平,当时臣并没有跟殿下解释,是因为臣下以为殿下能够自己想明白,现在看来是臣错了。”

看了李恪疑惑的表情,知道他并没有真正领悟自己的意思后,岑文本解释道:“殿下难道真的以为,皇上重用常胜是因为他的战功吗?自从孙达出现以后,太子为了皇宫的守备,不惜抽空东宫的侍卫,以致险些遭遇不测,从这件事情上,皇上在太子的身上看到了一个孝字,所以皇上才弃用自己的女婿,而重用太子的一个家奴。”

“殿下,在这个时候如若您非要跟皇上拧着来,去争那个位置,那你就是不孝,在父亲那里,一个不孝的儿子和一个孝子争,最后谁会吃亏,谁会占便宜,这不很清楚吗?”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