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不学无术(2 / 2)

加入书签

“具体是什么东西,臣下现在也有些弄不清楚,不过据太子的说法,似乎是和币制有些关系。”对于一个大唐初年的人来说,想要弄明白一个现代人的奇特想法,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和币制有关?”

币制,那可是事关国家根本的大事,古往今来历朝历代都未曾有大的变革,太子居然将心思动到了这个上来,说他是胆大包天也一点都不为过啊。再加上长孙无忌说的也不是很清楚,李世民对李承乾的“胡作非为”感到非常的生气,脸色也开始有些不好看起来。

看到李世民似乎有些不太高兴,长孙无忌知道自己在这件事情上不宜多说什么了。毕竟太子到底在想些什么,想做些什么,他确实说不出来一个一二三。如果因为自己不懂又乱说,给太子带来什么麻烦的话,就实在是太不明智了。

“因为这件事情太子也没有和臣下详细说明,所以臣也只知道个大概,好像是太子总结了蜀王殿下前几年推行粮通天下时,所遇到的一些问题而提出的具体解决方案,不过具体是什么,又要怎么操作臣就不是清楚了,不过臣已经嘱咐过太子,抓紧时间写出一份详细方略,进呈给皇上御览。”

“既是如此,那就先等等看再说吧。”李承乾想要在币制的问题上做些文章,李世民心里其实是不太高兴的。不过他也明白,在没有把事情彻底弄清楚以前,就乱下定论也不是明智之举。

李世民这边决定耐心等一等再说。另一边的长孙无忌,在暂时稳住了李世民后,便第一时间赶往东宫。这一次,长孙无忌是打定主意,要弄清楚太子到底是有什么打算了。因为,今天从李世民的态度来看,似乎并不是很喜欢太子在币制的问题上做什么文章。

在长孙无忌看来,币制这个东西是千百年间流传下来的,是经过时间的验证的。如果因为太子一时头脑发热,这件事情闹出了什么散失,致使这几年来太子在李世民心里树立起来的良好印象受损,就有些太得不偿失了。

“太子殿下,长孙大人求见。”

也是好巧,这些天来整日里都呆在工部的李承乾,今天难得回到东宫打算写点什么,这才刚刚坐下,长孙无忌就找上门来了。

“哦?舅舅来了?那赶快请进来啊。”

起身来到书房门口,把长孙无忌迎进屋内,李承乾一脸笑容的说道:“舅舅今天怎么得空,到我这来了?”

“我的太子啊,你还真是不知愁啊。”早已是心急如焚的长孙无忌,见李承乾好似什么事情都不知道一般,仍嘻嘻哈哈的和自己说话,这气就有些往上窜。“你知不知道,皇上的案几上,参你的奏折都好摞成山那么高了,你倒好,还能静得下心来,老实在家呆着。”

“参我?我最近也犯什么事啊,他们有什么可参的?”一心装着自己的研究的李承乾,可真是达到双耳不闻窗外事的高度,浑然不觉外面已经因为自己闹翻天了。

“哈,原来太子还真的不知道?”看到李承乾那无辜的表情,长孙无忌一下子给气乐了。“我上次来的时候,不是告诉过太子,已经有不少臣工私下议论太子你荒废学业的事情了吗?”

经过长孙无忌的这么一提醒,恍然大悟的李承乾终于有些担心的问道:“就因为这个事情,他们就把我参到父皇哪里去了?那舅舅你可知道,父皇是怎么个意思吗?”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