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国营钱庄(1 / 2)

加入书签

本书已全部重新,内容改动之大,完全等同于另开了一本新书,还希望各位兄弟朋友能够从头再看一次!

==============================

如果说其他的什么难题,李承乾或许还可以依靠自己的个人能力,或者是关系来想办法解决的话,这没有本钱就完全超出李承乾的能力范围之外了。

所谓一文钱难倒英雄汉,除了封地的税收和朝廷每年发放的俸银外。再没有任何收入来源的李承乾,除了寻求外助之外,恐怕就只能祈求老天开眼,从天上掉下一块大大馅饼,砸中李承乾的脑袋了。

就在李承乾为了开钱庄却无本钱的事情犯愁的时候,他那位足智多谋的舅舅长孙无忌,给他出指了一条他从未想过的光明大道。

在仔细听完李承乾对于这个钱庄的所有设想后,当年前朝时期游走于长安街市,多多少少能够体会平民和商贾难处的的长孙无忌,很快便认识到开办这个钱庄,确实可以称的上是一件利国惠民的好事。不过,在他的政治智慧来看,这个钱庄却并不适合由太子本人,来出面办理。

就像李承乾之前所总结的那样,一旦这个钱庄真正的实现了汇通天下,那也就意味着这个钱庄便成了国家经济命脉的七寸所在。到了那个时候,谁掌握了这个钱庄谁便将国运抓在了手里。而在长孙无忌看来,这种关系到国运的东西,普天之下只应该握在一个人的手里,那便是当今的皇上。

而除了皇上之外的任何人,哪怕那个人是当朝的太子,皇上的儿子,也必然会被某些有私心的人利用,进而引起父子间的猜忌和误会。

而且,一个人的能力和精力终究有限。李承乾身为当朝太子,平日里除了日常功课的学习外,还要时常到中书省、甚至是陪伴在李世民的身边,学习如何处理日常政务。若是再被这钱庄牵扯了精力,并因此耽搁了学业或者在皇上面前出什么差错,恐怕就有些得不偿失了。

所以,长孙无忌建议李承乾,将这个开办钱庄的想法写成奏章上禀皇上。想必以李世民的雄才伟略和高瞻远瞩,也一定能够看得出这钱庄于国于民的诸多好处。到时候他长孙无忌再在皇上那里吹吹高调,想必皇上是不会拒绝这样于国有利,与民方便的好事的。

这个开办钱庄主意是李承乾首先提出来的,也就意味着不可能有人能够对这个钱庄想得更明白,再加上当朝太子的身份,所以无论皇上最终是出于什么样目的,都只可能会选择太子来主持这项工作。等有了皇上和朝廷的支持,李承乾不但可以名正言顺地开办这个钱庄,就连让李承乾头痛的本钱问题也不再将是个问题。如此水到渠成的事情,又何乐而不为呢?

经过长孙无忌的这一番开导和指点,李承乾也有了点豁然开朗的感觉。看来自己对这个太子的身份还是有些不太适应,考虑事情也更喜欢以自我为中心,浑然没有身为一国为家,富有四海的君王觉悟。

“哈哈,有道是‘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若是没有舅舅您的提点,恐怕我在这死胡同里会越陷越深呢。”解决了困扰他多日的难题,又由此学到了这许多东西,李承乾对长孙无忌也就愈发的佩服起来。“眼下趁着舅舅还在,不如我现在这就起草奏章,也好让舅舅帮我润色润色。”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