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零四章 说破(2 / 2)

加入书签

当初云华和她约定,她帮他找到失散多年的长子,他就把《玄女六壬书》借给她。为了她事成后能找到他。留给她一个联络的暗号。

而这个暗号,就是那个可能会知龗道云华长子下落的苏州令的名字。

只要她在安陵城某处地方寻着云华的眼线,将这个暗号说给对方听,那么对方就会带她去见云华。

余舒并不担心见到云华之后怎样说服他帮忙。当务之急。是要查出二十多年前出任过苏州令一职的是谁。

未免暴露。她将此事委托给薛睿,由他出面,派人到南边儿去打探确切的消息。现在薛睿出了事,她是不能再坐等了

吃罢晚饭,余舒就穿便装,骑马出了门,身后跟着皇帝的耳目,她行动不便,就去了一趟忘机楼,找了个人代替她行事。

忘机楼里都是薛睿信得过的人,几个伙计个个武力不俗,就连负责扫洒的阿祥和阿平也不例外。

薛睿虽然不在,但是这一帮人都听她的。

她派了不起眼的阿祥到冯将军府上去找冯兆苗,薛睿那一帮称兄道弟的朋友,在他看来,唯独冯兆苗信得过,且与她说得上话。

阿祥去了不到半个时辰,就把人请回来了。

冯兆苗是从后门悄悄进来的,余舒就在院儿里等他,见到人,连忙让进屋里,关起门让人外头守着。

“莲房,你这么急找我过来,是不是我睿哥有消息了?”冯兆苗不等余舒开口,便急吼吼地问道。

余舒摇摇头,看到他失望的表情,好歹替薛睿回了一口气,总算还是有人惦记着他的。

“兆苗,我想求你帮我一个忙。”

“别这么客气,有什么事你就说。”冯兆苗自认和薛睿是过命的情分,薛睿对余舒什么样,他都看在眼里。

“你在吏部有没有熟人?”

“吏部?”冯兆苗不明所以,“吏部我倒是有人,你干嘛呢?”

“我想让你帮我查查看,大约二十一二年前,苏州令任上是哪一位大人。”

“苏州令?”冯兆苗歪起脖子嘀咕了一声。

余舒见他神色异样,忙问:“怎么,不好查吗?”

“哦,不是,我是想到,薛大伯曾经做过这个官儿。”冯兆苗语出惊人。

余舒还没反应过来,就问他:“哪个薛?”

“就是睿哥他爹啊。”

冯兆苗一言惊醒梦中人,余舒就听见自个儿心里“咯噔”了一下,霎时间种种猜疑涌入脑海。

“是吗?你没记错吧。”她故作镇定地质疑他。

怎想冯兆苗笃定道:“啧,我怎么会记错,薛大伯年轻时候与我老子亲兄弟一般,虽说他去世的早,但打从我有记性起,就常听我爹提起他人,有时他喝多了,还要哭上一回,我就记得我爹说过几遍,薛大伯当年被外放过苏州,做了几年苏州令,害的他们哥俩两地分离,不能常聚。”

“那你记得他是哪一年在任上吗?”余舒的心都快提到嗓子眼儿了,一面想从冯兆苗口中听到答案,一面又怕听见答案。

冯兆苗伸出巴掌数了数指头,一五一十、十五二十地算了一小会儿,才确定道:“唔,应当是宝太九年到十二年吧。”

余舒眨巴了一下眼睛,短暂的僵硬过后,便与冯兆苗打起哈龗哈:“那就不是了,我是想打听兆庆四年到六年间,在任的是哪一位大人。“

未免冯兆苗看出破绽,她端起手边的茶杯想要掩饰,手指却忍不住有些抖瑟,幸好冯兆苗马虎,没有发现端倪。

“我当什么难事儿,原来就是打听个人,”冯兆苗拍拍胸口,“包我身上了,你等信儿吧。”

余舒不忘叮嘱他:“这是我一件私事,万万不可走漏了风声。”

冯兆苗满口应诺。叫她放心。他是个实心眼儿,余舒不提为龗什么要打听这么个人,他就不细问。

一盏茶后,余舒目送着冯兆苗从后门离开,然后就一个人坐在后院儿的小池塘边上发愣。

毫无预兆,云华留给她的线索,会直指薛睿的父亲。

稍动脑筋想一想,冯兆苗尚且清楚记着薛父曾经出任苏州令一职,薛睿岂会不知?他明明知龗道她要打听的那个人是谁,却对她隐瞒事实。拖延时间。为的什么?

在她心底有一个答案呼之欲出,却叫她无论如何都难以置信。

一阵夜风袭来,刮动着屋檐下垂挂的灯笼,眼前光影开阖。一如凌乱的心绪。余舒从大理石砖上坐起来。冰凉的石板硌得她两腿发麻,吸了吸鼻子,她抱着臂膀回房

第二天来到司天监。最近缺勤的文少安看到余舒吓了一跳,只见她两眼冒着血丝,眼底一团乌青,肿着两个眼泡,还以为她是怎么招了呢。

余舒摆摆手,抢在他发问之前解释道:“昨天吹风迷了眼,一宿没睡好,你不要乱想。”

其实是她熏多了醍醐香,有了后遗症,夜里睡不着,又有那么些心事,瞪着眼睛一直到天亮,才会变成这副鬼样子。

“那赶紧进去躺着吧,今天书苑没课,我一整天都待在这儿,有什么要办的您吩咐一声就是。”

余舒虽然睡意全无,但依她现在的状态,根本办不了公,便交待他一通,转身进了隔间休息。

她以为自己睡不着,可躺下没多久,就迷迷糊糊地进了梦乡,这一觉睡到大中午,无人打搅,再次醒来,总算又有了精神。

只是她没想到,有个大雷正在前头等着她呢。

“大人,属下上午在监内走动,听闻了一件闲事。”徐青回来向她打耳报。

余舒坐在窗子底下,手拿着文少安差人到闹市街上买回来的驴肉火烧,一边嚼巴着粘软的肉筋,一边点头示意他说。

“听说宁王府上诞下一位小皇孙,好像是一名姬妾所出,所以洗仨儿时候没有多大动静,但那毕竟是宁王爷头一个儿子,不少人都在议论呢。”

听到这么个八卦,余舒当时没有多想,到了半下午,景尘一声不响地来了。

“你随我来。”他从外面进来,经过她门口时候站了站,一句话后,便往楼上去。

余舒从他脸色看不出端倪,但直觉不是好事,便撂下手头上的公文,到了二楼景尘那里,她随手就把门关上了。

“你怎么这会儿跑来啦?”余舒问。景尘这个暂代的右令官毫无权欲,通常不是要见她,他是能不来就不来的。

景尘没和她废话,开门见山地告诉她:“皇上要查薛家。”

余舒皱眉道:“不是已经在查了吗?”那个徐总管被抓走半个月了,审问到现在还没放出来呢。

景尘摇摇头,显然她没听懂他的意思,他只好说得更明白些,“大提点审问过徐力,用过刑,却什么都没问出来,我看徐力好像真不知情,可是薛家仍有很大的嫌疑。”

“这话怎么说?”

“大提点暗中调查藏那起凶案,怀疑杀害湛雪元的凶手是太史书苑的一个老奴,而就在徐力被带去大理寺后,那个老奴消失不见了。”

景尘凝重道:“徐力一口咬定,去年我遇险之时,他正在护送薛兄回京的路上,皇上追究起来,早就暗中下令带回薛兄并审,巧的是薛兄此时失踪了,这就加重了皇上的疑心,愈发怀疑薛家有不臣之心,昨日早朝过后,皇上借着出兵倭国一议在泰安殿发作了薛相,一反常态,着令他暂停议政,回家思过。”

尽管余舒早有所卜,此时听闻事态急转直下,仍是不免心惊。

“今天上午我见过大提点,听他吐露,昨夜皇上派人悄悄到薛府带走了几个人,收监入大理寺审讯,今早皇上又传口谕给大理寺卿郭槐安,称薛兄身为大理寺少卿,却在办差之时疏忽己任,擅离职守,故停职查办。”

坏消息接踵而至,余舒这才恍悟景尘开头那一句“皇上要查薛家”是什么意思。

先是寻了个借口把薛凌南堵在宫门外,再来深夜拿人,不给他申辩的机会,最龗后将下落不明的薛睿停职查办,这一连串的动作,让人毫无招架之力。

兆庆帝如此雷厉风行的手段,可想而知,一旦薛家被查出有叛上作乱的痕迹,他绝不会心慈手软。

景尘看着余舒的脸色变来变去,欲言又止,怕问出来她会了恼了,可是他心里实在怀疑,不得不问:

“你...到现在仍相信薛兄是清白的吗?”

薛睿如果不是失踪了,那么这会儿他人早就深陷牢狱,这么一想,与其说他是被人挟持了,景尘认为更有可能是他自己躲了起来。

而她一厢情愿地信任薛睿是无辜受到牵连,这让景尘堪忧,怕她会受人利用。

余舒正在揣摩兆庆帝的心思,忽听他话风一转,问起这个,只一怔,脸上愁容尽敛,那一双黑白分明的杏眼直勾勾钉在人心上,明明白白地说道:

“薛家究竟有没有叛乱之心,我不敢说,但我敢拿项上人头担保,我大哥一定是清白的。”(未完待续……)

PS:帮更。排版有错见谅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