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六章 新布局(2 / 2)

加入书签

云离并不满足于竹节虾的成功,这回他们还会同时放养其他几种虾苗,有大明虾、罗氏虾这些个头大的品种,也有小河虾这些常见类型,投养的数量不多,都是分段开来养殖的,主要还是试验为主,选取其中经济效益好的再做大规模投养。

集芳园第二期的基建工程大致完成,两个新的园区像是一双翅膀镶嵌在原来的园区西面,整个建筑看起来就像是一只展翅高飞的白色大鸟,极具艺术气息,现在也是时候该考虑水培架的放置问题了,为此这天顾明川专门带着图纸来到庄园,跟云离和陆慈一道在新园区里讨论。

新园区内的木质地板铺设已经完成,园区上面还有些地方需要调整,另外两个新园区是相互独立的,但有通道跟旧园区相互连通,要管理起来十分便捷。

“按照最初的设想,营养液调配和供应设备沿用旧的那套就可以,那边的产、容量足够供应给这三个园区,铺设输送管道的问题我也已经设计好了,保证不会出问题,现在的争论点就集中在水培架上了。”没过多的寒暄问候,他们一来到新园区里,顾明川便摊开图纸来给两人说道。

“你觉得没问题就行,这两个新园区各有两亩地的空间可以放置水培架,比旧园区那边要大一些,水培架的类型可以沿用旧的来造,不过我希望在密度上要再高一些,以容纳更多的植株培育。”云离把自己最大的要求表明出来。

“还要再密一些?虽然我对种植没多少研究,但你们旧园区那边的种植密度已经够惊人的了,再要加密的话不仅会影响光照、空气这些基础因素,也得考虑水培架的承重力才行。”顾明川分析道,其实云离之前就给他提过这个问题,只是双方还没达成一致的意见,他这次来就是要确定一个最终的方案。

“旧园区那边一个水培架子从上而下能分十五层,是按二十五公分的密度来设计的,两侧加起来一个水培架就有三十条培植管道,我想将层数增加到二十,间距密度可以略微缩一点,把架子做高一些,这样应该不太难吧?”云离把自己的设想搬出来道。

“做出来是不难,但做这种事情得要综合考虑全部因素,这种架子的隐患很大,墙体边侧上的管道还能这么干,但人字梯水培架就不行了,因为架子是采用铝制的材料,增加三分之一的重量对这个架构冲击很大,而且架子做得太高易倾倒,供液气压也不一定能送得上去,这也是个大问题。”顾明川逐条给云离解释道。

“呃,那就是说只能用回旧园区的设计对吧?”听顾明川这么一解释,云离才发现自己把问题想得太过简单了,许多地方还得让专业人士来把关才行。

“想要扩大种植密度也不是没有办法,我曾见过有采用‘回’字形水培管道布局的园区,里外双管道并行,由外到内在园区里布设下一个个‘口’字形封闭管道,这样也能很好把空间利用起来,而且垂直摆放的承重能力要比人字梯坚固,这种模式也更方便管理。”顾明川建议道。

陆慈按着顾明川的话在脑海里勾勒了一下大概的情景,忍不住赞叹道:“这个方法好,空间利用率比人字梯结构要更胜一筹,但是这种垂直结构对中下层区域的采光率有很大影响,如果要实现的话,园区内的光照系统也得调整一番才行。”

对于集芳园的管理,陆慈比云离更熟悉,不仅快速领悟到这种结构的优势,个中的缺点也逃不过她的法眼,顾明川也点头称是:

“的确会有这个缺点,但是灵儿设计主体的时候,就充分考虑到园区的采光性,采用的玻璃也是极好的纳光材料,只要把光照系统做些许的调整,这个问题应该就能解决。”

“那你预计最高能做到多少层?”云离最关心的还是种植密度问题,有木磁阵的加持,加上他给营养液的电解作用,即便光照欠缺些问题也不大,当然如果能做到十全十美是再好不过。

顾明川卷起图纸踱了会步才答道:“如果把上下管道的间距缩短到二十二公分以下,要架设上二十层问题应该不大,具体的工程数据我得回去算一下才能确定,但用这个结构多加几层是没有问题的。”

“那就按这个来办吧,另外我有几个特殊的水培架要订做,用来试验其他农作物的水培效果,需求我到时发邮件给你,拜托你帮忙让造架子的师傅跟进一下。”这事云离很快就拍板下来了,并把另外的小要求一并提出。

集芳园的事情算是定下来了,接下来他和顾明川又来到斑鹿山断崖前的峡谷里,这边的能源系统基建工程才开展没多久,而且道路都还没连通到这边来,进度一般,两人这次进山主要是查看采风监测点情况。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