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章,丰家盛情的背后(2 / 2)

加入书签

祁氏用力一斧头劈下去,鼻子里哼上一声。

春枝留在这里帮忙,把去丰家的经过告诉祁氏,夏氏已经学过话,春枝愈发的抱怨。

“为什么说姑娘娇贵?姑娘一直待人和气。”

祁氏盯着她:“那你还认为她不刻薄?”

春枝眨巴眼:“路上吃食很好呀,待我爹娘我弟很好啊,待姑娘很好呀......”

祁氏嗤笑:“你爹你娘你弟要是不干活,你再去看看是什么脸色儿?”

停上一停:“待姑娘好?那不应该吗!姑娘为王小爷离家千万里......”

春枝惊呼:“怎么,离家千万里了?”

“就是这样比方,哪有千万里。”祁氏累了,她在岳家好几年不干粗重活计,拄着斧头喘口气儿:“大老远的姑娘陪着来,姑娘还得开解她,要不是她对姑娘真心好,我早就跟她拼了!”

春枝用力点头,伸手接斧头:“余下的我来劈吧。”夏氏又走出来:“春枝,上街买东西。”

春枝敢怒不敢言,接过钱噘着嘴走开。夏氏斜着眼角走了,祁氏懒得看她,继续劈柴。好在没过会儿,她男人张大和儿子张耀祖回来。张大不会说话,但径直接过祁氏手中斧头,挥动手臂没几下子就劈完。张耀祖抱木柴去灶下,王奶奶一行人多,买着吃费,特意要了一个有灶的地方。

祁氏只夸儿子:“耀祖如今知道疼娘了。”

冷不防的,张大瓮声瓮气地道:“我在呢,你以后就说粗活等我回来。”

祁氏一惯的蔑视他,鄙夷道:“夏氏眼里你算个啥!”

张大坐下来,眼睛对着地:“我和耀祖趁上街的时候,问了问这里帮工的活。”

“啥?”祁氏吓一跳:“姑娘这里用人,为啥要帮工?”

“你叫我和耀祖出来,说好送姑娘到京里,怕的是路上受王家欺负,又怕不安全。如今到了,夏妈妈这样对你,我和耀祖还能呆几天?我不放心你。反正地已经交待给邻居,由他们住,收成分出去。我和耀祖留下来陪你,手里还有余钱,我们再找份活干。”

张大全然不看妻子的轻视,露出笑容道:“你到岳家以后,请老太太帮忙起的名字。耀祖耀祖的,没想到这名声真管用,我们走这么远,能到京里,以后姑娘出嫁你留在京里,我们不指望花你挣的那份钱,但过年过节的总得让你能找到。”

祁氏张嘴就要骂他,话到嘴边,今天却奇迹般的没出去。在心里闪过,这个男人居然中用,嘴上也没有说。

冷淡的道:“不用找活,姑娘这里要人,王家不敢不留着你们。”

张大偏头看她:“如果王家不留,你也放心,我和儿子养得活自己。”他有些兴奋:“京里做工的钱比幽塞多。”

祁氏一盆凉水泼来:“京里米面也贵。”

张大还是笑:“那又怎样?我和耀祖回来的晚,就是去试了试工。管事的让我们留下,我们说还得回家说说,他才肯放我们走。有力气,不愁挣钱。”

祁氏的心情就这样好起来,说话也有几分和气:“有我在,不用找活。”

“我知道你拿着姑娘的钱,可别记错了,等姑娘一出嫁,就让她自己管,不然以后怎么管王家那么多铺子?”张大好意的劝她。

祁氏白眼儿:“你不懂,但你就没有看到吗?姑娘是老太太教出来的好人儿,对王家奶奶多恭敬。她还小呢,万一把私房全搅和在王家的铺子里,”

张大忍俊不禁:“她是王家的人啊。”

“等她是王家的人以后,我全交给她。”

张大从来说不动妻子,继续去干活,这样祁氏就可以少干一些。祁氏望着他的背影,想想他说的话都出自内心,自言自语:“这个人,也有中用的时候?”

.....

忙上几天,把房子租下来,离学里近也就不便宜。王家准备充分,倒还花得起。王小古正式进入官学,没几天结交不少朋友,往来拜访的,热闹的眼花缭乱。

岳繁京提趣÷阁给家里写信,报平安,也告诉他们安顿下来,另,一切都好。京里,一切都好。

......

天到五月,天气晴好,岳老夫人一早起床,还是觉得烦闷。她觉得自己是挂念岳繁京,问岳良菊:“让人去衙门看看可有信来。”

岳良菊答应就要走,岳爱京慌慌张张跑来。岳老夫人近来心爱的孙女儿,愈发只有不在家中的岳繁京。但三个孙女儿都有好亲事,岳老夫人不得不敷衍。

“怎么了?”

笑容还没有打起,岳爱京道:“祖母,英王殿下大捷,太子殿下大捷了。”

岳良菊也笑,岳老夫人却面色更寒,一声叹气险些出来。如果繁京没有离家......她只能这样想。毕竟家里的孙女儿们谁有资格得贵人喜欢,只有岳繁京。

英王是四月得到赶往幽塞兵马的指挥权,操练几天就出城赶往姜戎,并打算到森林里,把林中强盗剿灭。

大捷的消息传来,不让人奇怪,只添岳老夫人烦忧。

岳朝环、岳吉环不在家,侍候太子在英王军中。郦明先留在幽塞整理往来公文,岳爱京就在家中。得到的消息,也是最新。

岳老夫人就让岳爱京吩咐家里人准备庆贺,她闷闷坐着。岳良菊知道母亲心思,正要劝解,荀妈妈走来,拿着一张请帖。岳良菊看了看,是王老爷家的亲戚,明天娶儿媳妇。

礼早就送去,只等岳家去人吃酒。

岳良菊柔声道:“母亲,王老爷总算把亲戚的喜酒喝完,后天不上路,大后天一定上路。”

这就是王老爷没有跟去京里的原因,他科举多回而没有得到官职。王小古头回赶考,王老爷怕他跟去以后,希望越大,失望也越大。

而恰好亲戚中有两个办喜事,一个娶媳,一个嫁女,都是旧年里定下日子。

王老爷借故晚进京,免得王小古这科不中的话,让幽塞人笑话他全家都陪着去,却没落到什么。

岳良菊的意思,王老爷去到京里,能不把繁京的亲事能办了吗?

“母亲,要不要把嫁妆请王老爷带走?”

岳老夫人一生都盼着“贵人”,好不容易盼到,眼里看不到贵人外的第三个字。

任由女儿劝着,一声也不吭,面色也丝毫没动。

岳良菊从自己身上知道母亲的执着,她若是认定繁京应该侍候英王殿下,多少头牛也拉不回来。

岳良菊没耐心长久的陪岳老夫人发呆,她自己走去衙门看信。不想,真的到了。拿着信到手,回到家,岳良菊也先看。

老姑娘虽然有时候暴躁,但还是疼爱母亲的。她怕岳繁京写的信里有不好的话,猛然念出来,要让岳老夫人难过。

看岳繁京写京里样样好,岳良菊却难过了。

------题外话------

错字再改,么么哒。求票票。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