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四章(1 / 2)

加入书签

“呆呆,请老神仙!”稚子童音最让人喜欢。可听到内容,李枭的鼻子差点儿气歪了。爹爹发音还没发准,老神仙却说得字正腔圆。也不知道特么谁教的!

“大伯!二大爷说,老道能救爹爹。大丫要去救爹爹,您能告诉我五台山在哪里吗?”自从李枭赶走了李休和李浩,每天就有人像苍蝇一样在李枭耳边闹。

狂轰乱炸一天之后,李枭几乎要崩溃了。尤其是见到一脸冰霜的小玉,李枭就有种去五台山的冲动,不是去找老道,而是去出家。

没办法,李枭还是带着人来到了五台山。作为这次请大仙的监督,李浩和李休哥俩儿随行。

也好久没出京城了,尤其好久没去过山西。现在这里是京畿最为重要的煤炭供给地,听说好些人富得流油,跟后世的煤老板一个德行。上次艾虎生统计,一年从京城汇往山西银行的银币汇单,居然有六百万银元之巨。

山西分行几乎每个月都得往京城运送大趣÷阁银元,用来供给京城的大趣÷阁流失。

六百万银元啊!一艘集齐了大明最高科技成果的致远级战舰,造价也不过三百九十万银币。听到这个数字,想钱想疯了的李枭,很有种带兵杀到山西抢一把的冲动。

这次到山西可得好好看看,有什么办法把山西票号的钱掏出来点。山西老抠会攒钱,个顶个生肖都是属貔貅的。光吃不拉可怎么成啊,整天窝在山西不来京城买房买奢侈品,银子转不起来啊。

八大晋商!后金女真在辽东的时候,就没少偷偷摸摸的和女真人做生意。这些年忙忙活活的没工夫搭理他们,都肥成猪了。如果再不好好宰几刀放放血,说不定又会冒出别的想头。万一想革个什么,那他娘的死人可多了去了。

骑乘着战马带齐爪牙,一路向西。

一路上李枭走得非常悠闲,晃晃悠悠的享受着大明江山秀丽风光。反正那老道也不会立刻白日飞升,李枭准备见过老道之后,就让老道背着火箭,去问问天上的神仙,什么时候能让大明风调雨顺。

该死的!这些年灾荒几乎年年有,也不知道原先大明朝廷究竟是咋过的。如果那个叫做张道陵的老道能上天当神仙,那就让他跟老天爷商量一下。如果那个老神棍愿意去地府,那就让他好好问问被刮了三千多刀的魏忠贤,虽然那家伙怎么认是个大难题。

过了涞水就是易县,一路走一路看,河北地方上真的是富庶了。

走在村里的时候,看不到村里有乱跑的孩子。一打听全都进了村里学堂,小学教育能够进入到乡村,这绝对是一大进步。这些年拨给教育上的钱没有白花,当孩子们都识字的时候,秀才也没啥了不起。普遍义务教育,才是那些东林党真正的噩梦。

以前依仗着文盲率高识字率低,普通大众没有受教育的机会,这些识字的读书人才能占据社会地位的顶端。当人人都识字了,识字的人也就没那么值钱了。

更加重要的是,当普通人都识字了。读书人就不能任意的操纵舆论挑动民意!自古以来读书人就没少干这种事情,每次农民起义背后都有读书人的参与。

莫道螳螂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喊出这词儿的是大老粗,可哪个首领旁边少不了一个会读书写字的二当家。

一块水果糖换来小孩儿的教学课本。

数学语文都在一本书上,估计是为了省钱。这样的书一个孩子一本,一年也要花不少钱。朝廷明令,不许向学生收钱。这钱,只能从地方税赋上面扣。

纸摸着厚实,估计是辽东那边的纸厂。辽河边上出芦苇,成片成片的。每年秋天割上一茬,一年可以生产几百吨的纸。木头这东西很贵,再生时间又慢,割芦苇造纸是个很好的项目。

这孩子看起来八九岁的样子,数学只教了加减法。语文倒是有些意思,秉承着李枭的意思。没有什么八股文之类的东西,开篇就是上中下,人口手,男女,左右,前后这样的常用字。再往后,就是跟农业有关的句子。例如说秋收割麦子,下雨收衣服这样的词儿。完全是大白话,非常贴近百姓生活。这样的学,孩子们愿意上,找起老师来也简单。

反正这些词儿识字的基本都会,不用非得背过四书五经的秀才。

一般来说一个村就一个老师,轮流到各家吃饭。每年教上八个月,放四个月的假期。就算是放假,也有二百个大子的进项。在村里还贼手尊重,村长请客都得把村里的老师请来陪席。村里的大姑娘,都巴不得嫁个吃皇粮的教书匠。

看了一眼乡村教室,一间宽大的瓦房。窗户还是用纸糊,只有门上面的位置,有两扇一米见方的玻璃窗。还是农民式的智慧,这样就可以用最少的钱,保证黑板上有光照。看看那窗户边上参差不齐的砖头就知道,这窗户开的时间并不长。

不用进去看就知道,这样的教室里面会是怎样的黑暗。孩子们在这种环境下上课,一定会看坏眼睛。

得给孩子们盖小学才行,可这念头刚刚从李枭心里升起来,就被强行按压下去。没钱!

玻璃窗户在城市已经差不多普及的情况下,在村里仍旧是稀罕物。工业品销售产生的利润,其实绝大部分还是被朝廷拿走了。

大明帝国从萨尔浒开始,已经不间断的进行了二十年的战争。这里面既有在辽东的局部战争,也有流寇肆虐北方,甚至啸聚流贼联合鞑子进攻京城的大战。

崇祯死前,大明帝国已经被内忧外患折腾的奄奄一息。加上又来了一场亘古罕见的大瘟疫,几乎把北方闹成了无人区。好容易打蔫了女真人,蒙古人又精神了。

底子太薄,军费又占了国家收入的大头。如果没有那些工业品的支撑,大明财政早就破产了。

现在跟艾虎生说,给每个农村建一所小学。艾虎生会立刻自杀给李枭看!

背着手走在村里的土路上有些落寞,不过看到那些屯子里的粮食。李枭又高兴起来,起码咱不挨饿了。富裕要逐渐实现,罗马也不是一天建成的。凭什么自己几年之内,就能建设让整个大明上亿人富裕起来。其实能喂饱这上亿张嘴,已经是不容易的事情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