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99章 袁术最近有点烦(2 / 2)

加入书签

陶谦和袁术,是松散的盟友关系。中原大乱,陶谦的徐州处于四战之地,难以固守。陶谦选择了袁术做盟友,希望仰仗袁术的力量,保证徐州安稳。

袁术不表态。陶谦不敢表态。

但陶谦也有自己的算计,担心被冠以轻慢天子罪名,自己不便表态,却让治中从事王朗、别驾赵昱上表,表态效忠。

朝廷知道陶谦耍的是老油条那一套,但为了安抚其心,还是重重奖励了陶谦,任命他为徐州牧,同时委任王朗出任会稽太守,赵昱出任广陵太守。

陶谦这才遣使来安邑。向天子进贡。

这个新年,刘芒的主要活动,是会见各地来使。

刘芒在朝中位列虽然靠后,但朝廷在他的地盘。各地诸侯,只要和刘芒没有深仇大恨的,都主动向刘芒示好。

……

诸侯遣使进贡,也各有目的。

益州刘焉提出,当今天下大乱的主要原因,在于朝廷势弱。诸侯势强。重振朝纲,唯有树立朝廷威仪。应效仿太祖高皇帝,加封刘姓诸侯王,以助刘汉威仪。

刘焉引用了西汉著名政论家贾谊的话,“帝瓜分天下以王功臣,反者如猬毛而起,择良日立诸子,雒阳上东门之外,毕以为王而天下安。”证明封刘姓王可安天下。

刘焉的目的,谁都清楚,益州偏处一隅,刘焉早就想自立为王。这次上表,既可以说是建议,也可以说是通报。即使朝廷不采纳其建议,刘焉也会找其它借口,自立为王。

和刘焉想法相近的,是辽东公孙度。

辽东更偏僻,公孙度几乎从未将大汉朝廷放在眼里。始终自行其是,甚至还自封辽东侯、平州牧,离自立为王已不远了。

而地处关中的西凉集团,因为董卓被刺之事,李傕郭汜等人只忙着招兵买马,设防布控,根本无暇顾及中原之事,也没心情理会朝廷。

至于北平公孙瓒,在一路凯歌的形势下,被袁绍所败,士气大挫。刘备渐渐脱离控制,更令公孙瓒气恼。他也无心朝廷之事,只想着如何东山再起,图谋中原。

……

而所有诸侯中,恨刘芒至咬牙启齿的,莫过于南阳袁术。

袁术的好事,被刘芒屡屡破坏。乱军之中,害死小皇帝刘协的计划失败,刘芒把天子和朝廷接去河东。拟议百官,又有意冷遇袁术。

袁术恨刘芒,也恨李助。

李助虽然带来玉玺,但出的几个主意,全部落空。眼见朝廷落脚安邑,有再度兴盛之势,若任由事态发展下去,袁术的皇帝梦就要落空了!

做不了皇帝,玉玺不过是顽石一块,何用之有?

唯一令袁术欣慰的是,李助带来的侯君集,颇懂兵法谋略,被袁术派往颍川,清剿何仪刘辟等山贼。

侯君集不负所望,刀兵未动,便说服何仪刘辟等贼寇,归附于袁术。正是何仪刘辟等并在洛阳一带兴风作浪,才致使天子和朝廷难以东归。否则,袁术真的要绝望了!

侯君集表现突出,袁术破格提拔重用,委以大将,在军中地位仅次于袁术亲信大将纪灵。

袁术擢升侯君集,也是为了孤立敲打李助。袁术要让李助明白,谋而无用,在自己手下混不上饭吃!

李助在南阳处境尴尬,但他已经将玉玺和自己的前程全部押到袁术身上,只能一条道走下去。

忍受着袁术的白眼和冷遇,李助主动申请去匪患严重的颍川。

袁术闷坐,手中的玉玺,仿佛没了之前那种温润感觉。

“唉……”

袁术刚叹了口气,亲卫来报:吕布的信使到了。

袁术不耐烦地招招手,不用看信,他也知道吕布遣使而来的目的,无非是想来南阳落脚。

吕布勇猛,如能得其相助,确是不错。

可是,吕布虽狼狈,野心却不小。他来投,并不是要归附袁术,只是想寻个避难之地,重整旗鼓而已。

袁术怎肯把自己的地盘轻易让予他人,更何况,吕布先背弃丁原,又背弃董卓,袁术可不想成为他第三个干爹!

袁术正在琢磨该如何回复吕布,得报:李助回来了。(未完待续。)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