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7章 《无极》(2 / 2)

加入书签

大意是,程凯歌、章一谋、徐可这些老牌大师,在21世纪之所以烂作频出,主要是西施效颦之故。这不是错字,我的意思是,现在是个东施受欢迎的时代,西施那套不吃香了。

21世纪的大片有个很明显的特点,就是风格越来越动画化。

在20世纪,奇幻题材因为实景再现难度太高,主要是横行于动漫游戏这类亚文化圈,在主流商业电影中并不常见,即使有也往往沦为B级。而CG技术的成熟,使得电影进入了“只有你想不到,没有拍不出来”的时代。

奇幻、科幻题材疯狂反扑,酷文化当道,过去只能看二次元的死宅们和本来就有点中二的青少年观众们的消费能力一下子爆发出来了,原本对奇幻丝毫不感兴趣的普通观众也被视觉奇观洗脑,大声叫好。

奇幻片的崛起压得写实型大片喘不过气来,老牌导演们急了,匆忙构筑世界观,编离奇的故事,甚至从动漫中抄来镜头语言,然而这并没有什么卵用。归根结底,宅文化虽然一直边缘,但经过几十年的积累,深度并不差。

胡金全在修炼意境的时代,动漫迷在修炼想象力。

徐可在研究动作镜头的时代,动漫迷在修炼想象力。

爆炸贝在搞烟火特效的时代,动漫迷在修炼想象力。

过去的人喜欢说想象必须有基础,很遗憾,大错特错,在CG时代,宅宅们爆表的想象力可以直接转化为影像,彻底超越人类理解的极限。习惯了各种边边框框的老一代艺术家当然就只有目瞪口呆的份。

比想象力更要命的是宅文化,像机器人,mywaifu,武士,这些东西圈外的人根本就没怎么接触过,完全不知道爱好者的G点在哪里。

只能说,世界上从来就没有捷径可走,中二的玩意,还是只有中学生才能玩得好,这点从《无极》不受华夏人待见,但是在日本貌似挺受欢迎这点来看,只能说,《无极》要是晚生几年,在烂片横行的十年后,绝对是一部良心之作。

当然,《无极》之所以演变成人人喊打的境地,并不全是电影的问题,有许多场外的因素。

第一点,电影并没有很好地表现出这种故事性。

影片讲述了一个穷孩子受到命运女神眷顾,成为世上最美的倾城王妃,但命运诅咒永远得不到真爱,身份卑微的昆仑奴,真心爱她,以自己的生命为代价,让她获得重新选择的权利。而得到真爱的过程亦不是那么一帆风顺,倾城王妃还要在北公爵无欢、大将军光明、和奴隶昆仑之间进行一场惊天动地的爱情角力。

这个故事本身也可以成为一个很好的东方神话/魔幻故事电影。

但是,导演的精力集中在奢华的布景、服装上,加上演员矫揉造作的表演,根本无法承担起营造“史诗”感觉的任务。

在宏观层面上,没有一个靠谱的背景设定,没有自己的世界观,这点与《魔戒》或其他优秀的科幻、魔幻、神话或架空历史作品完全不同;在微观层面上,角色的塑造极不饱满,出场和退场都极为突兀,很难让人对任何一个角色产生感情和代入感(对角色没有感情,何来悲剧感)。在特效和视觉上,尽管投入了重金,效果却乏善可陈。视觉效果向张艺谋的夸张色块看齐,人物和建筑造型吐槽一片。

第二点,公映后,对批评的应对失措。

胡鸽的《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走红之后,程凯歌面对网友对该片槽点的恶搞,一方面向法院起诉侵权,一方面表态“人不能无耻到这种地步”,对持负面评价的观众口伐趣÷阁诛,而当时的TV频道都对该恶搞视频中出现频道的新闻镜头持善意态度。

这一应对触犯了众怒,与互联网精神相悖,引发了铺天盖地的骂声。此后,恶搞正式成为一种网络文化,《无极》不幸走上祭坛。而章一谋面对观众对其执导大片的批评,有解释,但并没有站在观众的对立面。

第三点,影片的烂与不烂,与期望值和投入有关。

作为知名导演,如此大的投资,高调的宣传,都使影迷和观众的期望值较高,而实际买票看片后的感受,却有极大落差,当然很多会会评价“烂片”。如果事前不知道相关背景,没什么期望值,或者没有买票,而是在电脑前随便看看,当然会宽容的多。所谓“烂片”,是指程凯歌用这么多钱,却拍成这样。小导演小投资,拍得更烂的影片很多,但不会有这么大的影响力。(未完待续。)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